健康扶貧還詮釋著我們黨的執政能力
實際上,健康扶貧工作還事關我們國家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體現。
“扶貧的特質在于在不同的地域、人群和城鄉之間解決貧富差異的問題。在我國,全面小康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戰略目標,全民健康則是全面小康的重要保障。因而,我國健康扶貧工作的順利開展,除了代表著我們國家在解決貧富差異問題上尋找到中國特色的破解辦法和制度保障,還完美詮釋了我們黨的執政能力。”何維表示。
據何維介紹,2000年,《聯合國千年宣言》確立了在2015年完成以減貧為核心的千年發展目標。中國把千年發展目標融入自身發展規劃,率先在減貧領域完成預定目標,減貧目標約80%由中國貢獻。“因而,如果我們能夠在2020年實現全面脫貧的目標,必將充分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
實際上,發達國家不同地域之間也存在發展的不平衡,并且也同樣存在貧困人口。而中國扶貧路徑的優勢在于,我國是從整個國家層面對消除貧富差距進行制度設計,如東部地區幫扶中西部地區,中央政府的轉移支付等。
在何維看來,扶貧還事關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提升。“扶貧工作需精準到位,健康扶貧則體現著國家通過醫療及其相關手段在消除貧困方面,制度管理的進一步科學化和精細化,而制度管理的科學化和精細化,又是現代國家最重要的制度特征之一。”
“不過,健康扶貧并不是孤立的醫療援助。在解決貧困人口健康問題的同時,還要積極促進健康扶貧和其他扶貧手段的銜接,如產業扶貧等,這樣才能鏟除造成貧困的土壤。”何維特別強調。
“因為,貧困并非貧困人口本身的問題,而是自然、環境、生態等多種因素綜合導致的結果。所以,扶貧是一個綜合治理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主導做好精準扶貧頂層設計,多部門配合并因地制宜地制定扶貧方案。比如健康扶貧之后讓農民接軌土特產電商扶貧產業,就還需要相關部門做好物流和網絡基礎設施的配套工作。”
(何維系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農工黨中央專職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