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3日電(記者丁小溪、姜剛)立法修法推進適度規模經營、實施區域地標品牌戰略、建設農業全產業鏈智慧園區……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針對如何加強現代農業建設問題,一些全國人大代表提出了多項建議。
對于如何推進適度規模建設,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太和縣舊縣鎮張槐村種糧大戶徐淙祥建議,應在法律法規中增加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適度規模化種植、綠色生產等內容,并制定土地流轉法,把土地流轉方式和流轉費用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給流轉各方吃下“定心丸”。
農產品品牌創建同樣引發關注。“中國品牌農產品都是具有特定地標符號的產品。實施區域地標品牌戰略,應調整農業支持政策,突出將具有品質與市場競爭力的區域地標品牌作為扶持重點。”全國人大代表趙皖平說,應力爭從注重產量考核轉變為注重地標品牌考核,實現政策從確保糧食安全的數量優先向結構轉型的質量優先跨越。
在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園方面,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彭壽認為,經過多年發展,我國目前已有一大批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投入使用,但尚未形成產業集群,吸引企業創新創業的能力相對有限。
“全面進行園區智慧化升級,建設全產業鏈式的現代農業園勢在必行。”彭壽建議,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強聯動,重點支持龍頭企業帶動建設“生產+加工+科技”的全產業鏈產業園,引進國際前沿實用技術和高端裝備,搭建“互聯網+標準化+檢驗檢測”等平臺,努力實現我國農業的現代化、智能化、高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