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特約評論員 孫壯志
5月7日—1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俄羅斯并出席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慶典,取得豐碩成果。中俄領導人在會談中高度評價雙邊關系的發展,特別是結合中俄作為亞洲和歐洲主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的歷史性貢獻,強調要維護正確二戰史觀,維護戰后國際秩序。
會談后,中俄發表三個“聯合聲明”,簽署20多項合作文件,充分表明在元首外交的戰略引領之下,中俄關系被提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維度和韌度。
高度
雙邊關系達到新水平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蘇聯偉大衛國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聯合國成立80周年。80多年前,中俄面對法西斯和軍國主義的野蠻侵略時并肩作戰,結下深厚情誼。戰后,兩國共同推動了聯合國的成立并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兩國積極維護戰后國際秩序,這在變亂交織的國際形勢中顯得彌足珍貴。
此次發表的聯合聲明強調,兩國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鑄就深厚的戰斗友誼和守望相助之情,為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奠定堅實基礎。當前,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中俄關系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并持續穩定、全方位向前發展,樹立新型國際關系的表率,成為大國、鄰國間密切合作的典范。
充分的政治互信是兩國關系不斷升級的前提條件,戰略協作的法律基礎不斷夯實。在各自外交政策與實踐中,雙方始終視彼此為最優先的合作方向之一,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好鄰居、好伙伴、好朋友。雙方堅定支持彼此的核心利益,在國際事務中密切配合,捍衛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支持各自民族復興大業,探索出密切合作、平等相待、攜手發展的新模式與相鄰大國的正確相處之道。面對單邊主義逆流,中俄旗幟鮮明地反對霸權行徑、強權政治,反對外部勢力干涉他國內政,推動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系民主化。
維度
雙邊合作拓展新領域
中俄互為重要貿易伙伴。近年來,兩國經濟關系取得長足發展。雙邊互利合作為改善兩國人民福祉作出積極貢獻。在全球經濟整體低迷情況下,中俄經濟合作逆勢增長。中國已連續15年成為俄羅斯最大貿易伙伴。2024年,雙方貿易額達到2448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
雙方特別看重新興領域的合作,提升經貿合作的質量,拓展技術創新領域的交流。中俄全面深化經貿、海關、運輸、財金、工業、環保、核能、城市建設、衛生健康、信息和通信技術等各領域務實合作。中俄在能源、農業、航空航天、互聯互通、基礎設施等傳統優勢領域合作取得豐碩成果;在科技創新、跨境電商、綠色發展等新興領域合作勢頭強勁。
在人文合作中,兩國不斷加強教育合作,互派留學生數量大幅增加。2024年,中國赴俄羅斯的留學人員超過6萬人。中俄兩國的高校、智庫間學術聯系非常密切。同時,中俄媒體圍繞兩國友好關系、經濟社會發展等進行客觀公正報道,吸引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在文化領域,雙方利用舉辦“文化年”的契機,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展示、電影、圖書館等交流活動,進一步密切地方交往,更好地發揮兩國在對方國家設立的文化中心作用,旅游和體育合作成為新亮點。兩國重視青少年的交流,共同實施針對青少年群體的合作項目和計劃,“世代友好”理念深入人心。
韌度
雙邊互動體現新作為
隨著百年變局、大國博弈、地區沖突的累積疊加,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各種各樣的全球問題和風險挑戰日益增多,中俄兩國就此達成更多共識,表達明確立場。此次習近平主席訪問俄羅斯,雙方反復強調,中俄作為建立多極世界進程中的獨立力量,要積極維護聯合國的權威,愿在聯合國安理會和聯合國大會等聯合國機構框架內開展更加密切協作,推動全球性問題得以持久公正解決。
中俄還高度重視維護全球戰略穩定,希望最大限度消除核沖突的風險。雙方領導人強調,中俄關系的發展有自己的歷史、文化邏輯和強勁的內生動力,不受國際環境變化和外部勢力干擾。
中俄同為上海合作組織創始成員,也是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的發起者,兩大機制完成擴員后國際影響力、號召力空前提升。為利用好這兩大平臺,促進完善全球治理,中俄領導人多次談到應加強上合組織框架內的協作,建設和平、穩定、互信、發展繁榮的共同家園;同金磚國家其他成員共同推動在政治安全、經貿財金、人文交流三個領域的戰略合作。雙方還表示,要在二十國集團、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等國際機制中加強建設性合作,提升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體系中的話語權,團結廣大“全球南方”國家,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與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所長)
編審:唐華 蔣新宇 張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