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特約評論員 余國慶
6月19日下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俄羅斯總統普京通電話,重點就中東局勢交換意見。習近平主席闡述了中方的原則立場,并提出了四點主張:第一,推動停火止戰是當務之急;第二,保障平民安全是重中之重;第三,開啟對話談判是根本出路;第四,國際社會促和努力不可或缺。
6月13日,以色列突襲伊朗引發雙方大規模空戰,沖突給雙方都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和財產損失。當前,以伊沖突風險持續升級。在這緊要關頭,習近平主席與普京總統在通話中,不僅共同表達了對結束這場沖突的看法,也彰顯了中俄作為負責任大國在維護地區穩定問題上的堅定立場,同時反映了國際社會對實現中東持久和平的共同愿望。
推動停火止戰是當務之急。此次以色列重點打擊了伊朗的核設施與導彈雷達系統,并暗殺了20多名伊朗高層軍官和10名核科學家,連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本人也受到死亡威脅。顯然,以色列對伊朗的襲擊行動已經嚴重侵犯了伊朗的主權,加深了以伊之間的固有矛盾與敵意,而且導致地區沖突外溢的風險上升。為了防止戰火的進一步擴大,國際社會有責任有義務推動雙方實現停火止戰。
保障平民安全是重中之重。戰爭往往首先給平民帶來傷害。伊朗衛生部消息人士稱,截至6月18日,以色列的襲擊累計已造成伊朗境內585人死亡,另有1326人受傷。同日,以色列急救部門發布消息稱,伊朗對以色列發動的襲擊累計已造成以方24人死亡,超過1300人受傷。保障平民安全應成為國際社會努力的重中之重。
談判是解決以伊沖突與伊朗核問題的根本出路。開戰容易止戰難。近年來,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等國家因戰爭而陷入長期動蕩的歷史教訓仍歷歷在目。以色列與伊朗作為中東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家,必須認識到當前沖突已經嚴重破壞了地區穩定與安全。尤其是作為沖突發起者的以色列,應當認真聆聽國際社會要求停火止戰的呼聲。通過談判解決沖突絕不僅僅是一句空話,而是唯一有利于各方的正確選擇。
國際社會促和努力不可或缺。以伊沖突爆發后,不少國家和國際組織紛紛展開調停斡旋。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先后與伊朗、以色列等國家的外交部門領導人通話,為勸和促談作出努力。聯合國安理會也召開緊急會議,尋求停火止戰的可行方案。6月20日,在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下,伊朗同意與英法德和歐盟代表就核問題進行談判。這表明和談之路依然值得期待。
總之,中方在以伊沖突的關鍵節點提出的“四點主張”,明確了中東危局的出路,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賞和支持。國際社會需要更多的力量站出來,形成停火止戰的合力,推動以伊沖突盡快走向政治解決的正確軌道。(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
編審:高霈寧 蔣新宇 張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