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特約評論員 王森
8月6日,日本首相石破茂出席廣島遭原子彈轟炸80年紀念儀式時致辭稱:“廣島、長崎所遭受的悲劇絕不能重演。堅持‘無核三原則’,主導國際社會為實現‘無核世界’而努力,這是作為唯一遭受過核打擊的國家所肩負的使命。”
日本的“無核三原則”是指“不擁有、不制造、不運進核武器”。1967年12月,時任日本首相佐藤榮作在國會演說中提出該原則,并于1971年在日本國會通過,成為日本國策。1974年,佐藤榮作因倡導“無核三原則”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此后,每次日本在紀念廣島核爆時,首相基本都會強調堅持“無核三原則”。2015年,時任首相安倍晉三在紀念廣島核爆時沒有提及該原則,立即受到輿論譴責,不得不在隨后的長崎核爆紀念儀式上表示堅持“無核三原則”。
石破茂此次講話雖延續了這一慣例,但無法扭轉日本近年來“向右轉”的趨勢。日本新興“參政黨”等民粹政黨登堂入室,積極主張擁核,且在參議院選舉中獲得大量民眾支持。另一方面,日本國內近來反復出現尋求與美國“核共享”的聲音,引發國際關注和憂慮,日本國內右翼勢力的影響和國際環境的變化對“無核三原則”產生了沖擊,讓各國不得不懷疑日本能否成為地區安全的建設者。
二戰結束后,日本右翼勢力不僅沒有反省侵略罪行給亞洲鄰邦和日本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反而試圖全面推翻東京審判裁決,重回政治大國和軍事大國行列。日本安保戰略在近年來出現了明顯偏離戰后要求、違背和平憲法的傾向。2013年 12月,安倍晉三政府發布了二戰后日本第一份《國家安全保障戰略》,作為其安全政策的最高文件,標志著日本安全政策出現重大轉變。此后,日本政府在安保政策上不斷突破歷史約束。2022年底以來,岸田文雄政府正式通過新版《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國家防衛戰略》《防衛力量整備計劃》三份安保政策文件,提出日本將致力于擁有對敵攻擊能力等政策主張,突破和平憲法約束和“專守防衛”承諾,在安倍晉三政府基礎上進一步大幅放寬武器出口限制。這一系列行為都與日本所鼓吹的“和平理念”背道而馳。
此次石破茂講話還表現出,日本紀念廣島核爆長期以來存在嚴重片面性。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南京大屠殺、臭名昭著的731部隊、慘無人道的“三光政策”……侵華日軍在中國犯下罄竹難書的滔天罪行震驚全世界。但長期以來,日本刻意選擇性地“遺忘”歷史,在紀念原子彈爆炸活動中,極力塑造自身二戰受害者形象,卻回避遭受核打擊與對外侵略戰爭的因果關系。
日本軍國主義是近代日本形成的以軍事擴張為核心的國家意識形態和制度體系,具有極端民族性與嗜戰擴張的武力性,給亞洲和世界人民帶來深重災難。但是,在美國的縱容和包庇下,二戰后的日本軍國主義沒有被徹底清算,反而以新的形式和方式繼續存在和活動。
從此次石破茂的講話以及日本民間的態度來看,日方對其發動戰爭給亞洲各國帶來深重災難的歷史依然缺乏足夠認識。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斯戰爭勝利80周年來臨之際,日方應深刻反省侵略罪行,牢記歷史教訓,徹底清算軍國主義遺毒,避免在錯誤道路上越走越遠。(作者系上海政法學院東北亞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編審:唐華 蔣新宇 張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