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評論員 樂水
盛會臨近,津門潮涌,世界目光齊聚于此。
8月31日至9月1日,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在天津舉行。這是中國第五次主辦上合組織峰會,也將是上合組織自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峰會。屆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與20多位外國領導人、10位國際組織負責人聚首天津,共商合作與發展大計。
此次峰會以“弘揚‘上海精神’:上合組織在行動”為主題——這不僅是對上合組織成立24年來發展成就的總結,更是對“上海精神”這一核心價值的再詮釋與再踐行。
回望2001年,上海合作組織在黃浦江畔應時而生,成為首個誕生于中國并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組織。自成立以來,上合組織以“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為指引,掀開了國際關系史的嶄新一頁。從最初的6個成員國到今天成為覆蓋亞歐非三大洲26個國家的“大家庭”,上合組織不斷擴大的規模和影響力,正是“上海精神”蓬勃生命力的生動體現。
“上海精神”是上合組織發展的靈魂和根基。它拒絕“文明沖突”而主張“文明互鑒”,拒絕“零和博弈”而倡導“合作共贏”,突破了國際關系舊有的對抗性思維,努力探索構建新型區域合作模式。從聯合反恐演習到構建能源合作網絡,從跨境基礎設施建設到抗疫物資援助,上合組織在安全、經濟、人文等領域的合作日益深入,已經成為全球治理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中國作為上合組織創始成員國,既是“上海精神”的首倡者,更是堅定不移的篤行者。中國始終秉承“互信、互利”原則,積極推動與其他成員國的密切交流與合作,增強上合組織的凝聚力與向心力。2024年,中國與其他上合組織國家的貿易額突破歷史紀錄達到8900億美元,約占中國進出口總額的14.4%。截至2024年底,中國對其他上合國家的各類投資存量超1400億美元,承包工程累計新簽合同額超一萬億美元,完成營業額超6800億美元。
中國在與上合組織國家的合作過程中一貫堅持“平等、協商”原則,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中國從不以大國自居,尊重每一個國家的主權和發展意愿。在起草和簽署《上海合作組織程序規則》《上海合作組織接受新成員條例》《上海合作組織反恐怖主義公約》等文件的過程中,中國始終以平等的姿態參與協商,推動形成安危共擔、發展共享的上合治理格局。
“尊重多樣文明”是上合組織的獨特優勢。2019年,習近平主席在上合組織比什凱克峰會上指出:“上海合作組織地區孕育了眾多古老文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在此交融匯聚,相得益彰。”這一論述深刻闡明了文明交流互鑒的意義。自2016年以來,中國已經連續舉辦了8屆上合組織青年交流營。2025年,中國還主辦了上合組織成員國藝術節、第二屆上合組織國家電視節等文化交流活動,拉近了“上合大家庭”內部的情感紐帶。
“謀求共同發展”是上合組織的不懈追求。上合組織國家之間的資源稟賦各異、市場前景廣闊、經濟互補性強。中國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積極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上合框架的對接。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全線貫通,中巴經濟走廊加速升級,中吉烏鐵路開工建設……這些項目有效拉動了區域貿易的快速增長,有力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正如習近平主席在2020年上合組織撒馬爾罕峰會上所指出:“大家一起發展才是真發展,可持續發展才是好發展”。
渤海潮涌,合作揚帆。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加速演進,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不斷抬頭,地區熱點此起彼伏。在此背景下,上合組織堅守“上海精神”,以合作而非對抗的方式應對挑戰,以協商而非脅迫的方式解決分歧,為全球治理貢獻了“上合智慧”。2025年上合組織天津峰會將是“上海精神”的一次歸鄉之旅。面對層出不窮的全球性挑戰,中國將以實際行動擦亮“上海精神”,推動其煥發新的時代光彩,為世界注入更多穩定性和正能量。
編審:蔣新宇 張艷玲 蔡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