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協同實現青年消費模式升級
【專家點評】
提振消費不僅是短期內實現穩增長的關鍵舉措,也是實現中長期高質量發展的基本要求。青年群體是消費市場的主力軍,根據相關研究,預計到2030年,新興市場75%的消費者將集中在15歲至34歲這一年齡段。青年消費新趨勢是觀察社會經濟變化的“顯微鏡”,也是指引商業發展的“導航儀”。組織青年學者討論青年消費新趨勢問題,對于提振消費、擴大內需、增強經濟活力、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幾位學者從不同方面肯定了青年群體對于提振消費的積極作用,明確指出青年群體規模巨大,在消費市場中最具活力,是經濟轉型的關鍵驅動力量。尤其指出青年人的消費行為和心理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把握青年群體的消費趨勢,能夠為市場創新和政策制定指明方向。只有把握青年群體的消費偏好,才能不斷提升供給效率,更加有效地為青年群體提供產品和服務。青年學者們對青年群體的消費新趨勢給出了自己的見解,認為青年群體的消費行為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從注重“感性”向“感性與理性”并存、從看重“物質”到“物質與精神”并重方向轉變,在追求性價比的同時也愿意為情緒價值等支付溢價。這一觀察很有實踐意義,提示廣大企業應在產品創新、營銷方式和消費場景等方面多下功夫,才能在滿足青年群體消費需求的同時實現自身發展。
幾位學者認為,擁有更好的物質條件、更加新穎的消費場景、更加多元的消費選擇、更加便捷的信息傳播等,是當代青年群體消費新趨勢形成的主要原因,這一分析客觀準確。青年群體消費新趨勢的形成是經濟、社會、文化和技術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既受宏觀經濟和社會心理的影響,也受文化價值觀和技術變革的驅動。只有深入把握影響青年群體消費新趨勢形成的各種因素,才能更好地釋放青年群體的消費潛力。
關于如何把握青年消費新趨勢以進一步提振消費,幾位學者也給出了各自的答案。我很贊同他們的觀點。同時,我認為可以從供給和需求兩端展開更加系統化地分析:在供給端,通過創新驅動能夠形成更為精準高效的供給;在需求端,轉變消費理念,實現可持續消費,可以形成“購買—流轉—再消費”的循環經濟模式。
(作者:齊文浩,系吉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