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好“形勢與政策”課的關鍵作用
【學思踐悟】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在黨領導高等教育工作中具有政治性、戰略性、基礎性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守正創新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不斷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靶蝿菖c政策”課作為高校思政課建設中最具時效性、豐富性、鮮活性和針對性的課程,是緊扣新時代新征程育人使命,第一時間有效回答“黨和國家希望青年學生知道什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青年學生了解什么、青年學生自身關注什么”等重要問題的一門特殊而重要的思政課。“形勢與政策”課是目前高校本科階段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容的思政必修課之一,在推動高校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
“形勢與政策”課的時效性,能夠切實增強高校思政課的時代性和現實引領作用。推動高校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容,以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取得的舉世矚目成就為載體支撐,引導大學生準確理解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新時代國內外形勢,深刻領會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面臨的歷史性機遇和挑戰,從而培養他們深厚的家國情懷、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寬廣的國際視野,引導他們自覺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相互交織,尤其需要“形勢與政策”課將思政教育“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有針對性地調整和優化教學內容、創新和完善教學方式,以現實情境豐富思政教材,以社會語境詮釋科學理論,以生活實踐彰顯育人成效,引導青年學生胸懷“國之大者”,在思政課教與學的固有情境之中,深入學生內心深處、深入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將思政課的道理講深講透講活,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大勢、國家時局、社會全貌,認清當前中國發展的時代定位、機遇挑戰,引導他們站穩國家立場、把握發展大勢。這就格外需要“形勢與政策”課以其特有的廣闊現實場景和社會生活素材,從把握青年學生認知的思想特點和認知習慣出發,將清楚、透徹、鮮活的道理融入獨特的話語體系和傳播語境,持續激發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青年學生學史明理、以事釋理、以實說理,更加清醒地樹為學之道、明立身之理、識主義之真。
“形勢與政策”課的針對性,能夠切實增強高校思政課的釋疑性和現實解惑作用。教育部《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校“形勢與政策”課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根據形勢發展要求和學生特點有針對性地設置教學內容,及時回應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靶蝿菖c政策”課時效性強的屬性,決定了其既處在意識形態斗爭的“前沿陣地”,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屬性,又是意識形態引領黨和國家重大政策教育的直接窗口,具有特殊的課程設置“靶向性”?!靶蝿菖c政策”課的課程目標,就是聚焦當前社會熱點和難點問題、國際國內重大事件,通過對政策的解讀和分析,使學生理解其背景、目標、意義以及可能產生的影響,領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體系、精髓要義、實踐要求,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增強“四個自信”和政治認同、培養政治敏銳性和鑒別力,使學生能夠在復雜多變的信息環境中,辨別是非善惡,抵制錯誤思潮和不良價值觀的影響,堅守政治原則和道德底線,自覺維護國家的意識形態安全,自覺認同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比如,面對“中國崩潰論”“中國產能過剩論”等某些西方國家慣用的議題話語陷阱,“形勢與政策”課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中國的社會現實,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應對某些理論思潮沖擊和現實問題挑戰的能力。當前,各地各高校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思政課建設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依據黨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思政課建設決策部署,以中央精神為教學大綱、以現實熱點為教學題材、以解疑釋惑為教學手段、以凝聚思想共識為教學目標,多措并舉,在青年學生評價“內容實,現實感強”“有與自己有相關的地方”“增強了自己的責任感、使命感”等方面有針對性地聚焦發力,充分發揮其在引導青年學生通過最新發生之“事”,把握其發生之“因”和未來發展之“勢”的重要作用,體驗和感悟新時代新征程的生動實踐和偉大成就,增強學生對現實問題的認識和把握,將“形勢與政策”課打造成受青年學生群體歡迎程度較高的思政“金課”。“形勢與政策”課在幫助青年學生理解黨中央關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形成對形勢與政策的敏銳洞察力和深刻理解力,以大歷史觀正確認識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將實現個人價值同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形勢與政策”課的綜合性,能夠切實增強高校思政課的教育性和現實引導作用。“形勢與政策”課內容的廣泛與豐富,決定了其具有學科交叉融合等多維度、多視角的綜合性特點,能夠充分體現思政課各門課程之間的融會貫通,可以充分發揮其教育引導作用。比如,在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向深度和廣度拓展方面,在講國際形勢、大國外交的同時,可以有機結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等;講文化強國建設的成就,可以充分關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實踐偉力等。這種融會貫通,對于推動高校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而言,并不意味著簡單的內容交叉重疊,而是形成互補、各有側重,共同構成思政課課程體系的有機整體。多年來,《時事報告(大學生版)》持續推出優質教材及其配套產品和服務,助力各高校實現“形勢與政策”課教學資源的供需平衡。在高校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中,一方面,可以通過加強“形勢與政策”課與其他課程間的有效銜接,充分發揮“形勢與政策”課“教學要點+專門教材+講義課件+集體備課+實踐研修+研究闡釋+N”的合力作用,從聚合性上進行多要素改革創新,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維能力,打造教育資源合力;另一方面,可以著力構建“形勢與政策”課多元化的“在場性”實踐育人路徑,通過打造“場館里的思政課”“行走的思政課”等青年學生廣泛參與的社會實踐調研活動,探索如何提高課程質量,優化內容供給,改進工作方法,創新工作載體,以全面提升“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質量。
(作者:洪波,系《時事報告》雜志社副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