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振興應發揮比較優勢
文 | 楊開新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振興產業是重中之重。什么才算是好產業?如何讓產業更有競爭力?如何通過產業帶動共同富裕?
在鄉村產業發展實踐中,人們越來越認識到,適合的才是最好的,不顧實際照抄照搬,往往會適得其反。各展其長、揚長補短,才能實現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
發揮比較優勢,做到因地制宜。一方水土支撐一方產業,必須深入調研、緊貼實際,讓新培育的產業接地氣、服水土,不能盲目跟風。比如旅游業可有效帶動吃、住、行、游、購、娛等各環節,全域旅游、文旅融合為許多地方帶來了新機遇,但并非每個鄉鎮、每個村都適合搞旅游業。有些村的文旅資源、客源、區位等都不占優勢,卻跟風發展旅游、修建民宿、打造房車基地,最終門可羅雀。一些地區立足自身實際,走差異化發展路子,反而成效顯著。例如,得益于精耕細作發展特色產業,寧夏吳忠市奶牛、灘羊、優質糧食、釀酒葡萄、黃花菜規模在寧夏的5個地級市中居第一位,方便群眾就近就業增收,帶動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
發揮領跑優勢,做到銜枚疾進。“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產業發展謀劃早、動手快,打好提前量,更能加快搶占市場。與此同時,產業發展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需保持沖勁和闖勁,積極破解難題。例如,通過出臺扶持政策、加大資金支持等舉措,寧夏枸杞長期以來在良種繁育、產值產量、精深加工、品牌影響、標準體系建設等方面在全國領先。但當地意識到,產業發展不進則退,不解決好消費者關注的安全、品質等問題,則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為此,寧夏全面推廣使用低溫真空干燥、清潔能源熱風烘干、冷凍干燥等生產工藝,縮短枸杞制干時間,同時加強枸杞產品常態化質量安全監督抽檢,以過硬品質贏得消費者青睞。
發揮后發優勢,做到錯位競爭。談論產業,不能只看有沒有、快不快、大不大,更應該看長不長、強不強、特不特,能否形成產業鏈條和集群。應該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并充分發揮產業鏈優勢,結合自身優勢建鏈、補鏈、強鏈、延鏈,推動產業向價值鏈上游攀升。隨著社會分工日益細化,還可利用后發優勢,做到無中生有。例如,有些地方地少人多,在種植養殖環節上不占優勢,便在制種、收購、深加工、銷售、售后服務等環節不斷發力,通過錯位競爭實現后來居上,產生的經濟效益往往比田間地頭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