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數智新生態實現國企突破性創新
文 | 許晨曦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會計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發展數字經濟意義重大,指出“數字經濟是全球未來的發展方向”,要“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推動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利用互聯網新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的改造”。近日,2025全球數字經濟大會在京舉辦“國央企數智化轉型 鏈通新質生產力發展”專題論壇,圍繞“數智賦能、生態協同、價值重構”三大核心主線,針對國央企改革展開深度研討。可以說,數智化轉型是國有企業實現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引擎。
國企突破性創新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關鍵支撐。對國企而言,突破性創新能破解傳統產業成本高、效率低、同質化競爭的困局,助力其在新興產業搶占先機,構建技術壁壘。從國家層面看,國企突破性創新不僅能攻克“卡脖子”技術,保障產業鏈安全,還能凝聚多方創新力量,構建協同生態,助力新質生產力培育和發展。此外,其輻射效應能帶動產業升級,推動經濟向創新驅動轉變。尤其是北京市國有企業,其突破性創新不僅可以對區域經濟深層賦能,更輻射至國家戰略層面,形成環環相扣的動態鏈條。
北京國企突破性創新是激活區域產業生態的“密鑰”。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憑借深厚的產業積淀與資源整合能力,北京國企創新成果能快速滲透至產業鏈各環節,形成“以點帶面”的升級效果。
北京國企突破性創新是塑造國際競爭優勢的“利器”。依托首都的政策優勢與科研資源富集特點,北京在5G通信、人工智能等戰略領域的創新突破,承載著國家技術突圍的使命。例如,北京國企主導研發的6G核心通信技術,不僅在國內構建起技術標準體系,還通過“一帶一路”走出國門,讓中國方案在全球通信網絡建設中占據話語權。
北京國企突破性創新是破解“卡脖子”難題的“攻堅錘”。作為高端產業集聚地,北京市屬國企充分發揮“龍頭”作用,聯動頂尖科研機構,組建跨領域創新聯合體。這種“國企牽頭、產學研協同”的創新模式,正逐步打破技術壟斷,讓北京在關鍵產業領域的技術自主可控能力持續增強,為國家產業安全構建起堅實的“護城河”。
突破性創新不僅是國企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路徑,更是引領產業結構升級、孕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支撐。在數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時代背景下,數智化轉型已成為驅動國企實現突破性創新的有力抓手。以構建數智新生態為核心引擎,能夠催化新質生產力加速形成與迭代升級,為國企高質量發展注入持續動能。
數智新生態是多元主體的數字化協同體系。數智新生態是在數字化、智能化深度融合的背景下,由核心企業與輔助性主體(政府、合作企業、數字用戶、高校及科研機構和融資機構)基于競合關系構成的動態依存生態系統,核心是通過數據流動、資源共享、技術協作實現價值共創。其特征包括借助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構建跨組織協作平臺,實現需求匹配、資源調度和流程銜接;通過系統性數智化重構,提高傳統產業效率和質量,孕育新興及未來產業;動態適應性保障生態系統持續進化。
北京國企在數智新生態中實現突破性創新,可立足首都“四個中心”功能定位,以“數智化協同”為核心,從資源聚合、技術攻堅和可持續性三個維度構建特色路徑。一是依托數智平臺打破央地、政企數據壁壘,形成政策和資源的聚合效應。二是聯合高校、科研機構,通過數智化手段打通產學研鏈條。三是建立健全數智新生態的保障體系,培育“數智人才梯隊”,建立“數智創新容錯機制”,實現突破性創新的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