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要“退群”,或嚴重沖擊全球治理
徐雪梅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經濟與發展研究所
從本次美國大選和勝選后的表態看,特朗普的第二任期在對外政策上將延續強烈的“美國優先”色彩,對世界衛生組織等全球治理機構以及氣候變化等治理議題,態度立場消極、參與意愿較低,這使國際社會對未來四年美國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疑慮重重。
由于特朗普在第二任期有意重啟“退群”行動,相關全球治理機構可能因此面臨更大運轉壓力。在第一任期內,特朗普接連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萬國郵政聯盟、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和世界衛生組織等全球治理機構。近日有消息稱,其過渡團隊正在推動美國在新政府就職的第一天就退出世界衛生組織。對不少全球治理機構而言,美國是重要的資金貢獻者和規則制定者。美國是世界衛生組織主要出資國之一,在當前財政年度繳納評定會費約2.6億美元,占所有成員評定會費的22%,還通過自愿捐款渠道提供約6.98億美元的資金支持。可見,美國一旦“退群”,將給這些全球治理機構帶來嚴重沖擊,削弱其應對全球性危機的財政能力和國際影響力。再者,特朗普過渡團隊在新政府就職前頻頻釋放“退群”信號,可能對部分治理機構產生脅迫效果,迫使其日后在規則制定、機構運作和治理改革等問題上向美國讓步、遵從美國的意志,這將嚴重破壞全球治理體系的公平、公正,損害其他經濟體特別是“全球南方”國家的權益。
特朗普可能退出部分國際條約,對國際合作秩序造成沉重打擊。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內退出了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巴黎協定、伊核協議、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中導條約和開放天空條約等一系列國際條約,還退出了聯合國移民問題全球契約談判,加劇了國際經貿和安全環境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作為傳統化石能源的支持者,特朗普在本次競選期間多次將氣候變化稱為“騙局”,認為《巴黎協定》“加重美國工人、企業和納稅人的經濟負擔”,因此,他對推動美國再次退出該協定的可能性極高。近日也有外媒報道稱,特朗普的過渡團隊已經準備好一系列行政命令和公告,其中包括讓美國再次退出《巴黎協定》,甚至可能退出《巴黎協定》的母條約,即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如果傳言屬實,這將沉重打擊應對氣候變化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全球行動,甚至可能對其他經濟體產生負面“示范效應”,導致全球氣候治理進程的嚴重倒退。
特朗普還可能繼續采取削減會費、阻擾議程等手段,對全球治理構成拖累。美國是聯合國經費的第一大貢獻國。根據聯合國2022—2024年財務安排,美國應承擔22%的常規預算以及27.89%的維和預算。但美國幾十年來一直以拖欠聯合國經費為手段,試圖迫使聯合國朝著有利于美國的方向改革,在治理決策上能夠符合美國立場和利益。特朗普在第一任期時也曾拖欠聯合國經費,并多次抱怨聯合國機構龐雜、效率低下,要求其進行機構改革,降低美國對聯合國常規預算以及維和預算攤款份額。此外,特朗普還秉持貿易保護主義立場,阻擾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機制進行法官遴選,導致該機制長期處于癱瘓狀態。其第二任期內雖然不太可能直接退出世界貿易組織,但爭端解決機制的停擺狀態或將延續下去,對維護全球多邊經貿秩序十分不利。
當前全球熱點問題此起彼伏、持續不斷,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愈演愈烈,人工智能、氣候變化、網絡安全、難民危機等治理問題復雜難解,全球治理體系面臨的多重壓力在特朗普2.0時期或將進一步加劇,使國際政治經濟秩序進入一個更加復雜、不確定和動蕩的階段。各國需要做好應對準備,加強協調合作,以應對特朗普2.0可能帶來的各種風險與挑戰。
從更長遠的角度看,美國國內黨爭日趨激烈,政治極化不斷加劇,民主、共和兩黨在不少對外政策和治理議題上分歧嚴重、針鋒相對,未來,隨著政府更迭,美國很可能在“加群”和“退群”之間反復橫跳。這不僅會大大削弱國際社會眼中的美國信譽和大國形象,也將對全球治理體系產生深遠且廣泛的負面影響。
編審:唐華 高霈寧 張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