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執意引入“堤豐”中導系統意欲何為?
楊震 上海政法學院東北亞研究中心副主任
近日,菲律賓又攪得南海局勢暗流涌動。12月23日,菲律賓陸軍司令羅伊·加利多公開表示將采購和裝備美制“堤豐”陸基中程導彈系統,遭到中國的強烈反對。次日,菲律賓防長特奧多羅又發表聲明稱,美在菲部署“堤豐”正當合法,菲是主權國家,不是任何國家的“家門口”,部署和采購國防安全相關物資,屬于菲主權權利,不接受外國反對。
由此可見,菲律賓引入“堤豐”是有意為之,而非被動接受。那么,菲律賓的動機是什么?
首先,增加與中國“打交道”的籌碼。自從菲律賓挑起與中國的海洋爭端以來,無論在外交、政治還是軍事領域,菲方都沒占到便宜。為了扭轉這種局面,菲律賓有意從軍事領域破局。中國的黃巖島距離菲律賓的呂宋島240公里左右,而海南島距離呂宋島大約900公里。部署“堤豐”之后,軍力孱弱的菲律賓自認為獲得了對中國領土的打擊能力,由此可以與中國討價還價,甚至“叫板”。
其次,將自身的地緣野心與美國的地緣目標深度綁定。作為與中國、越南、印尼隔海相望的國家,菲律賓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美國“第一島鏈”戰略不可或缺的環節。在20世紀40年代獲得獨立后,菲律賓政府就開始了海上擴張。菲律賓以所謂“國家安全”為由,用“硬”“軟”兩種方式(軍事強占和國內立法),非法侵占中國南沙群島的部分島礁,并一直圖謀控制地理位置極為特殊且重要的黃巖島。然而,受制于不上臺面的國力軍力,這些非法行徑屢遭失敗。通過讓美軍部署導彈系統,菲律賓企圖拉美國入局,將其海上擴張的地緣野心與美國遏制中國的地緣目標深度綁定。
最后,菲律賓也有打擊政敵的意思。自9月以來,菲律賓政壇便開始進入動蕩期。副總統莎拉·杜特爾特曾公開表態稱,自己與小馬科斯從來都不是朋友,并確認自己與小馬科斯不會再合作。之后二人關系宣告破裂。11月23日,莎拉暗示自己遭到小馬科斯方面的暗殺威脅。11月25日,菲律賓前總統杜特爾特形容當下菲律賓政府的治理“支離破碎”,呼吁菲律賓軍方介入當前政局。菲政壇劍拔弩張背后其實是兩大政治家族的斗爭。此種背景下,小馬科斯將美國的導彈發射系統引入菲律賓,意在刺激中國采取報復措施,再借機把后果“甩鍋”給政敵——畢竟在杜特爾特當政期間,中菲關系的改善是有目共睹的。
菲律賓引入“堤豐”開了美國在中國周邊國家部署中導系統的惡劣先例。自從2010年中國工業產值超過美國之后,后者的遏制戰略接踵而至,先是“亞太再平衡”,接著是“印太戰略”。而遏制的方向無一不是從海上直指中國本土。此次導彈發射系統部署菲律賓,就是服務于美國的遏制戰略。展望未來,美國有可能還會采取類似措施。
中菲雙邊關系的改善由此蒙上陰影。小馬科斯執政后,中國與菲律賓的關系因其挑釁行徑不斷下行。而此次導彈系統的部署使雙方在安全領域的對抗進入新的階段,雙邊關系的改善將更加困難。
中國近年來在導彈防御領域取得了長足進步。從軍事角度來說,“堤豐”系統的部署意義有限。隨著近日國產新型軍用飛機的試飛以及076兩棲攻擊艦首艦四川艦的下水,菲律賓在軍事領域的劣勢進一步加大。在這種情況下,小馬科斯還作出如此舉動,這并非菲律賓人民的福音。
編審:唐華 蔣新宇 張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