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2025年新年賀詞中蘊含的“三個信心”
魏強 重慶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田雨禾 重慶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
新年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了二〇二五年新年賀詞,回顧了2024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科學判斷當前國際國內的復雜形勢,切中肯綮地指出當前經濟社會面對的新情況、新挑戰,強調在前進道路上要充滿信心。這既彰顯面對困難敢于斗爭、勇于勝利的信心,又承載依靠全體人民不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信心,還飽含對國家和社會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
彰顯戰勝前進道路上困難和挑戰的信心
作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主心骨,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實現一個又一個新目標,取得一個又一個新成就。但前進路上并非輕輕松松、一帆風順,總要面對一重又一重壓力,迎接一個又一個挑戰。
從一窮二白到發展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到建立起全世界最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從百姓生活溫飽不足到實現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正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同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縱深推進的關鍵之年。“只要精神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我們從來都是在風雨洗禮中成長、在歷經考驗中壯大,大家要充滿信心。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必定有更多風險需要努力去克服,我們必須保持戰略定力和戰略清醒,發揚斗爭精神,既主動塑造于我有利的外部環境,又想方設法將不利于我的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不斷將強國建設的宏偉藍圖和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推向新高度。
承載依靠全體人民推進新征程的信心
無論是革命、建設、改革的任何歷史時期,人民才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挑戰的最大依靠,才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新時代新征程前進的每一步都不可能一帆風順,必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挑戰。即便是在驚濤駭浪之中,人民也永遠是我們最堅實的依托、最強大的底氣。
從2023年新年賀詞提到的“14億多中國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同舟共濟、眾志成城,就沒有干不成的事、邁不過的坎”,到2024年新年賀詞講到的“各行各業的人們都在揮灑汗水,每一個平凡的人都作出了不平凡的貢獻”,再到2025年新年賀詞強調的“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個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彌足珍貴,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輝”。習近平主席始終都在強調,人民群眾是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主體力量。
當前,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絕非一朝一夕之功,更非一人一己之力,必然是全體人民的事業。這就必須緊緊依靠全體人民,充分激發全體人民的歷史主動精神,匯聚蘊藏在人民中的無窮力量。
飽含對國家和社會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
從2023年新年賀詞提到的“每當辭舊迎新,總會念及中華民族千年傳承的浩然之氣,倍增前行信心”,到2024年新年賀詞講到的“要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進一步提振發展信心”,再到2025年新年賀詞強調的“我們從來都是在風雨洗禮中成長、在歷經考驗中壯大,大家要充滿信心”。習近平主席對國家未來發展前景的美好期許,是對億萬中國人民奮勇向前的強大精神鼓舞。
強大的信心,是推動我們不斷前進的精神動力,也必將成為我們共同創造新征程美好生活的十足底氣。習近平主席曾指出:“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這種強大的信心源于對中國共產黨的堅定信任,源于對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執著堅守,源于億萬中國人民的共同奮斗。
只要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之下,一年接著一年干,滿懷信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美好理想必將一步步實現。只要我們始終葆有這份對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堅定不移地辦好我們自己的事情,就能毫無畏懼面對一切困難和挑戰、風雨無阻地向前邁進,開創更加輝煌的明天。
編審:唐華 蔣新宇 張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