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球共濟”與中國共產黨全球責任觀
程雄飛 江西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同球共濟”是中國共產黨全球責任觀演變之中的一種新形態,強調全球化背景下各國應共同應對挑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體現了中國的大國全球責任擔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各國需要以負責任的精神同舟共濟、協調行動”,在向“2024 從都國際論壇”的賀信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秉持“同球共濟”精神。
“同球共濟”是對國際合作的呼吁和對全球責任的深刻反思,是對全球性問題日益增多的直接回應。
作為全球合作與責任擔當新視角的“同球共濟”
“同球共濟”理念的來源可追溯到克魯泡特金的互助論。孫中山根據中國國情將其理論進行改造,形成“人類則以互助為原則;互助的動力不是來自競爭,而是來自道德良心”的新互助論,蔡元培也曾極力宣傳互助論,后來,克魯泡特金及其互助論對五四思想界頁產生一定影響。
如今,隨著經濟、環境、安全等問題的跨國性特征愈發明顯,任何單一國家或地區都無法獨立解決這些問題,因此,國際社會開始尋求更加緊密的合作機制,以共同應對挑戰,這是“同球共濟”概念產生的現實基礎。
“同球共濟”是集體主義的體現,強調各國應超越個體利益,共同維護全球公共利益,倡導平等與公正,主張在全球責任分配中考慮各國的能力和資源差異,強調預防與應對并重,不僅要解決當前問題,還要預防未來可能出現的全球性風險。
“同球共濟”突破了傳統的國家中心主義,提出了一種以全球共同體為出發點的治理理念,有助于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為解決全球性問題提供了理論指導和行動框架。同時,“同球共濟”也鼓勵各國在國際事務中展現出更多的責任感和主動性,共同維護全球穩定與繁榮。
中國共產黨全球責任觀的演變
中國共產黨全球責任觀經歷了“應當貢獻”“可能貢獻”“必將貢獻”“作出貢獻”“命運與共”的演變過程,是黨對世界歷史進程深刻洞察的體現和其領導中國人民在全球事務中積極作為、勇于擔當的生動寫照。
面對民族獨立與解放的歷史任務,黨在革命實踐中逐步認識到,一個強大的中國應致力于自身的發展。此時,毛澤東指出:“應當對于人類有較大的貢獻”,這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精神的深刻理解,以及對世界歷史發展規律的準確把握。隨著新中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推進,中國共產黨的全球責任觀進一步豐富和發展。此時,鄧小平提出“可能對人類有比較大的貢獻”的愿景,這是對中國自身發展潛力的自信和對國際社會共同福祉的深切關懷。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為中國經濟的騰飛注入了強勁動力,為中國共產黨全球責任觀的升華提供了新契機。這時,江澤民提出“必將對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豪邁誓言,這是對中國改革開放成果的國際共享,對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積極回應和貢獻。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和國際地位的提升,中國共產黨的全球責任觀更加成熟和全面。此時,胡錦濤強調“為人類作出應有貢獻”,這體現了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的務實態度,彰顯了中國作為世界和平建設者、全球發展貢獻者、國際秩序維護者的責任擔當。
新時代,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倡議,把全球責任觀發展到新高度,深刻回答了“建設一個什么樣的世界、怎樣建設這個世界”的時代課題,為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發揮更大作用指明了方向。它強調各國之間的相互依存和共同利益,倡導構建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推動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同球共濟”是中國共產黨全球責任觀的新形態
首先,“同球共濟”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全球責任的深刻理解和積極擔當。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強調“同球共濟”的重要性,這既是對時代的深刻判斷,又是對解決全球性問題的智慧貢獻。在當前全球面臨諸多挑戰和風險的背景下,沒有任何國家可以獨善其身、獨享安全,因此“同球共濟”強調各國人民應團結起來,共同應對國際形勢和全球性挑戰。
其次,“同球共濟”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詮釋。中國共產黨倡導的“同球共濟”精神,源于中華文明的親仁善鄰、協和萬邦的處世之道,蘊含著“同舟而凌波,至其相救助如一也”的古老智慧。這種精神與新中國的外交傳統一脈相承,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為世界謀大同的外交擔當。
再者,“同球共濟”超越了傳統的國家利益范疇,強調在全球治理中尋求共同發展和互利共贏。在經濟全球化面臨挑戰的今天,“同球共濟”不僅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系列行動的體現。中國在全球經濟治理、環境保護、公共衛生等領域的積極參與和貢獻,展現了其作為負責任大國的形象。
最后,“同球共濟”與中國共產黨的使命和責任相契合。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始終以實現民族獨立與解放、推動中國的現代化事業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同時也肩負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歷史使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中國是個負責任的國家,也努力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做出更大貢獻”。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把中華民族的責任意識提升到了新的境界,這與“同球共濟”的精神不謀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