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烏“以礦產換援助”計劃是否可行?
李瑩瑩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亞所助理研究員
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計劃與澤連斯基政府達成一項協議,以烏克蘭擁有的稀土等礦產資源換取美國對烏克蘭持續的軍事援助和安全保障。特朗普聲稱通過與烏方達成協議,烏克蘭有望“對等”地從美國獲得將近3000億美元的支持。澤連斯基對此表示歡迎,強調烏方將尋求與美國建立“互惠互利”的伙伴關系,在重建過程中給予美國企業優先權,共同開發這些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是目前烏方手中為數不多的能夠吸引美國的籌碼。“以礦產換援助”的提議對烏美雙方都有潛在利好。對烏方來說,該提議是澤連斯基“勝利計劃”的關鍵點之一。澤連斯基早在2024年9月與特朗普會晤時就表示,對幫助保衛烏克蘭的伙伴國家開發烏礦產資源持開放態度。與特朗普政府達成相關協議意味著烏方將得到美國繼續提供援助的承諾,防止烏克蘭淪為俄美交易的犧牲品。
特朗普對該提議興趣濃厚。一方面,與拜登政府的援烏政策實現“切割”,停止對烏克蘭的“免費”援助。特朗普在其第二任期對“美國優先”政策進行全面升級,在對外政策方面更加冒進,試圖進一步減少國際承諾,大幅削減對外援助支出。特朗普近期要求關停重組的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就是援烏的主力軍之一。2022年至2024年期間,USAID向烏方提供了324億美元的援助,占其全球援助總額的27.2%。特朗普重塑援烏政策意在重新界定美國的國家利益,同時也是迎合自己的選民基礎,標榜自身的務實做法,不像前任領導人“浪費納稅人的錢”。
另一方面,烏克蘭的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其中稀土、鋰、鈦等關鍵礦產的預估價值超過12萬億美元。稀土是制造高性能磁鐵、電動機和消費電子產品等必不可少的原材料,鈦和鈾對于發展航空和核能工業等至關重要。近年來,美國將供應鏈安全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不遺余力地推行對華關鍵礦產品“脫鉤斷鏈”的政策。美國國防部在過去五年間投入了近4.4億美元促進稀土的開采和進口。從烏克蘭增加稀土等資源的進口,能夠進一步降低美國對華關鍵礦產依賴。
盡管美烏雙方都有推動簽署協議的動機,但談判涉及復雜的地緣政治因素,實際可行性受資源控制權、開發成本、烏克蘭危機走向等因素影響。雙方可能會簽署初步意向書,但如進行大規模開發還有待俄烏局勢出現根本性緩和。
澤連斯基透露,目前,烏克蘭近20%的礦藏,包括超50%的稀土資源位于俄控區。其中最大的稀土礦床位于東部前線,開采難度高,需投入大量的資金與時間。美烏要達成具體條款首先需要解決資源控制權問題。從當前戰場形勢及烏方的戰爭潛力來看,烏克蘭要扭轉戰場被動局面,收復被占領土的可能性不大。
俄烏局勢實現根本性緩和的難度也較大。特朗普團隊關于解決烏克蘭問題的基本思路是通過對俄烏雙方實施“雙重施壓”凍結沖突。俄方則反對凍結沖突,認為停火不過是給了烏克蘭喘息的機會,西方會趁機加快武裝烏克蘭,進一步增強烏克蘭軍事實力。除了要求西方承認俄占領領土的合法性之外,俄羅斯還尋求與美西方簽署一攬子協議,從根本上修改歐洲安全秩序,以徹底解決“危機的根源”。美俄雙方在這些問題上的立場分歧難以調和,即便短期內能夠停火,持久和平也無望實現。
此外,“以礦產換援助”協議將帶來潛在影響。俄羅斯或將強化對烏東礦產資源的控制,并邀請盟友共同開發,加劇資源爭奪烈度。對烏克蘭來說,此舉將加劇本國資源流失,對美依附性將進一步加強。如果其他援烏國家效仿美國也要求進行資源置換,烏克蘭將面臨資源被多國瓜分的局面。
編審:高霈寧 蔣新宇 張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