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旅游市場火爆,強勢激活中國消費熱潮
張德勇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春風拂面,暖陽相伴。今年清明小長假,全國旅游市場春意盎然,迎來一派紅火景象。踏青尋春,賞花觀景。傳統文化與現代風尚融合,短途深度游疊加中長途“快閃”游,帶動文博、住宿、餐飲等消費一路走高。這不僅體現出中國旅游消費蘊藏的巨大潛力,還反映出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持續回升向好態勢明顯。
流動的中國為清明假期旅游市場注入活力。初步統計顯示,清明假期三天,預計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約7.9億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7.8%。其中,鐵路客運量比去年同期增長7.3%;水路客運量比去年同期增長23.4%;民航客運量比去年同期增長10.6%。便捷的交通,擴大了人員出行規模,加快了人員流動速度,活躍了清明假期旅游市場,也帶火了大江南北的消費市場。
消費對國民經濟發展起著基礎性作用,大力提振消費是關鍵一招。去年,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44.5%,繼續發揮經濟發展第一拉動力作用。中國具有明顯的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居民消費潛力巨大,消費提質擴容空間不斷拓展。清明假期,大規模跨區域人員流動創新高,反映出消費市場回暖向好的強勁態勢。透過今年清明假期旅游市場這一窗口,世人不僅看到了中國超大規模市場擁有的顯著優勢,更看到了中國經濟韌性足、發展潛力大的生動現實。
清明假期,文旅融合激發消費新活力。結合清明節傳統內涵,紅色旅游煥發新魅力。游客以參觀游覽、參加祭掃儀式、參與主題文化活動等多種方式,緬懷革命先烈,增強民族自豪感。傳統文化引領新風尚,成為清明假期文旅消費的一道靚麗風景線。在歷史文化名城,年輕人身著漢服唐裝,徜徉在各大旅游景點,傳統與現代元素交相輝映,扮靚了清明假期文旅消費市場。而那些“頂流”的博物館,更是一票難求,摩肩接踵的游客,時不時駐足觀賞歷史文化瑰寶,領悟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更汲取新時代新征程的奮進力量。
踏青賞花、采摘登山等傳統旅游項目迎來新發展。各地紛紛利用本地優勢和特色,創新旅游產品供給和提高供給質量,通過舉辦花車巡游、徒步踏青、郊游專線等活動,探索旅游消費新場景,增加旅游消費新內容,提升游客的體驗感和舒適度,更好滿足游客沉浸式旅游的消費需求。
政府工作報告把“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列為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任務的首位,要求“加快補上內需特別是消費短板”,傳遞出加大“促消費、擴內需”力度的明確信號,進一步彰顯消費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要充分用好各種有利條件,實施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釋放多樣化、差異化消費潛力,服務消費和實物消費齊頭并進、相互促進,促進消費更有力更持續發揮經濟發展第一拉動力的作用。
編審:唐華 蔣新宇 張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