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多年來首次公開接觸傳遞了怎樣的信號?
李子昕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
當地時間4月12日,美伊雙方在阿曼的居間斡旋下進行了接觸。伊朗形容談判具有建設性,而白宮則稱本次溝通是“朝著實現互利結果邁出的一步”。美伊雙方展現出的樂觀情緒,給長期緊張的中東局勢帶來一絲曙光,也讓國際社會對此稍感樂觀。但美伊巨大的立場差距以及深層次結構性矛盾,決定了談判前景必定充滿挑戰。
美伊為何“非談不可”?
美伊在地區緊張局勢呈螺旋式急劇升級之際,開啟多年來首次公開外交接觸。從技術角度講,此次談判主要聚焦伊朗核議題。2015年,伊朗與有關六方達成伊核協議,彼時約定協議有效期10年。今年下半年,伊核協議將到期。如何續約是擺在各方面前非?,F實的技術性挑戰。
從地緣政治現實看,過去一年,伊朗和以色列爆發了兩次對彼此本土的直接軍事打擊,這是兩國在過往歷史中從未出現過的高強度軍事對峙局面。以色列更是對伊朗領導的地區抵抗聯盟進行了致命打擊,導致“什葉派抵抗之弧”出現斷裂,極端情況下伊朗直接下場反擊的可能性陡增。而以色列極右翼多次威脅將對伊朗展開軍事行動,兩國敵意加速積聚,地區緊張態勢呈螺旋狀持續升級。若以色列與伊朗發生大規模武裝沖突,美國被卷入的可能性大增,這是美國需要竭力避免的。
從伊朗國內看,當前伊朗已將促進國民經濟企穩復蘇作為壓倒一切的頭等要務,是超越地緣政治的最優先事項,并且這一政策轉向得到了伊朗全社會的共同支持。佩澤希齊揚總統就任以來,一直希望同西方國家實現戰略穩定,并主動在地區事務上進行“自我克制”。伊朗不愿與以色列和美國展開直接軍事對抗,這為伊美接觸創造了可能,也為雙方實現以彼此妥協為基礎的戰術性和解提供了難得窗口。
對地區國家來說,自2023年10月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中東地區安全態勢不斷惡化,沖突從巴以向周邊乃至海灣地區不斷擴散。在美以的軍事威懾和戰爭政策影響下,中東和平和解潮面臨翻覆的危險。若美以聯手對伊朗動武,無論是現實的軍事沖突風險,還是潛在的核擴散與軍備競賽挑戰,對中東各國都會造成難以承受的后果。
為避免局勢失控,地區各國均推動美伊展開對話溝通,而阿曼渠道是美伊兩國均熟悉且信任的溝通方式。本輪巴以沖突升級前,美伊兩國即借由阿曼進行過多輪談判并取得務實成果。據當事方透露,美伊曾在2023年就解除部分美對伊制裁幾近達成協議。然而,由于巴以局勢突變,最終協議未能生效,美伊也錯失了和解機遇。如今,多重因素推動美伊再次接觸,對地區局勢的總體穩定將發揮積極作用。
“直接”與“間接”的迷思
但在會前,美伊雙方就本次接觸的性質打了多輪口水仗。伊朗堅稱,本輪會談只是間接談判,但美國卻刻意強調雙方是直接談判。兩國對“直接”與“間接”的各自堅持,顯示出雙方在談判問題上不同的策略和主要顧慮。
對美國來說,強調直接談判是希望以此對伊朗最大程度地施加壓力。近期,美國不斷向中東增派航母戰斗群和高性能戰機,并在以色列增加部署薩德反導系統,提升以色列防務應對能力。這些軍事行動無疑會對伊朗構成直接軍事威懾。伊朗雖然是軍事實力不容小覷的地區大國,但同美國相比仍然居于下風。因此,美國更傾向以直接談判的方式與伊朗接觸,以更好地利用其在地區的軍事威懾逼迫伊朗讓步。
而對伊朗來說,美國的反復無常難以取信于人。特朗普在第一任期時單方面退出并撕毀伊核協議,并對伊朗極限施壓和全面制裁。如今,特朗普再度就任,第一時間恢復對伊經濟制裁,而且不斷在言語上挑釁、威脅。雖然美國主動提出與伊朗談判,但在伊朗看來,美國并沒有談判的真正意愿和應有的嚴肅態度。通過間接談判的方式可為伊朗爭取更多的戰略回旋余地,也可使雙方潛在達成的協議有第三方見證。這對伊朗或多或少是一份保證。此外,伊朗也不愿對外顯示是在美國強壓之下被迫談判,與美簽署“城下之盟”。間接談判的方式讓伊美兩方看起來更加平等。以上多重因素讓伊朗對間接談判的模式更為青睞。
談判前景挑戰重重
從目前披露的信息來看,此次雙方接觸相對積極樂觀,至少證明美伊雙方有意愿以政治方式解決爭端。這在當前美伊缺乏最基本互信的背景下尤為重要,將為雙方后續推動談判走深走實奠定基礎。然而想要最終達成協議,前路亦非坦途。
一是,雙方的立場差距依舊巨大。對伊朗來說,因認定是美國先違反伊核協議,因此改正的第一步應由美國先行邁出,即美國須減少對伊朗的單邊制裁,伊朗才會恢復伊核協議履約。但美國對伊朗的要求甚至不止于原先的協議內容,更要求伊朗全面放棄核能力,并在彈道導彈研發和地緣政治活動上也要進行限制,這是伊朗很難接受的。
二是,以色列的干擾難以忽視。美國若同伊朗達成協議,以色列的意見不可能不考慮。特朗普在中東事務上表現出明顯的回避風險特性,不愿投入更多資源,更不愿重陷戰爭泥潭。想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安撫以色列顯得尤為關鍵。目前看,一份能夠讓以色列滿意的美伊協議,恐怕很難讓伊朗接受。此外,以色列右翼在對伊動武問題上立場激進,而以政府政策當前被極右翼裹挾,倘若以色列內部政治角力進一步激化,或將在涉伊議題上采取更加冒險的舉動。
三是,目前美伊還未觸及談判的核心議題。美伊雙方近期均表態稱,此輪阿曼會談只是一次“會晤”,并非談判。這說明,雙方初期都只想對彼此進行一定試探。待后期涉及核心議題時,可能不會像此次會晤如此順暢。尤其是,以壓促談已經成為美國的既定策略。
因此,未來大概率還會看到美以持續加大對伊朗的軍事威懾,甚至不惜以戰爭邊緣政策來渲染緊張氣氛,令伊朗“知難而退”。然而,長期的軍事對峙,勢必會讓各方神經緊繃,擦槍走火可能引發進一步的武裝沖突,屆時或將惡化談判的外部環境。
編審:唐華 蔣新宇 張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