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各方,共同抵制美國霸凌
當很多人還在猜測誰會在中美兩國針鋒相對的貿易戰中先退縮時,答案已經擺在眼前。
美國海關上周末發布的最新指南顯示,智能手機、電腦及其他產品,將不會受到“對等關稅”影響。
美方悄然做出了小小讓步,首次釋放出緩和關稅政策的信號。 此前,美國對華關稅達到離譜的145%后,中國于上周五宣布對美關稅升至125%。中方在同一天表示,如果美方繼續關稅數字游戲,中方將不予理會。這展現了中國冷靜的處事態度,因為125%以上的關稅已無實際意義,僅淪為政治噱頭。
美方此次如此低調的妥協,令人意外,但也不是沒有原因。據預計,由于加征“對等關稅”,以iPhone 16 Pro Max為例,該產品在美國的售價可能從1599美元漲至2300美元;如果蘋果為避稅而將生產從中國轉移至美國,由于美國高昂的生產成本,同款產品售價或將達到3600美元。因此,美國的關稅政策遭到本土企業的抵制。
中國堅決反對美國濫施關稅。一方面,中國擁有廣闊的市場和健全的產業鏈,這是中國的優勢,也是中國的底氣。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場強加給中國的關稅戰,美國的目的并非構建公平的貿易秩序,而是通過脅迫和貿易霸凌謀取經濟利益。
中國始終并將繼續秉持開放態度,致力于改善中美關系,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兩國在貿易、技術及安全領域的分歧。但是,美方一旦觸及中國發展權等核心利益,中國將堅決捍衛自身合法權益。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逐漸認可中國對關稅戰的態度。上周,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就美國發起的貿易戰與歐盟、馬來西亞、南非、沙特阿拉伯、巴西等國商務部長及世界貿易組織總干事進行了視頻通話。
值得注意的是,與上月底訪華時相比,歐盟委員會貿易和經濟安全委員謝夫喬維奇此次與中方的交流更富有成效。這表明,歐盟就過去兩周里多變的局勢做出了最新研判。
雙方同意盡快啟動磋商,深入討論市場準入相關問題,立即開展電動汽車價格承諾談判,并支持重啟中歐貿易救濟對話機制。上述領域及相關問題,對推動中歐經貿合作的升級至關重要。
難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湯馬斯·佛里曼近日會在一篇文章中寫道,美國領導人“疏遠了我們的盟友”,以至于“很多盟友可能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與我們結盟對抗中國了”。
中方與其他各方的交流,似乎進一步證明,美國的關稅脅迫顯然已經適得其反。
世貿組織成員有義務共同捍衛開放和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在世貿組織框架下通過對話合作妥善解決分歧。大多數成員國的訴求,是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體制,而不是屈從于美國政府的叢林法則。
中國正在調整航向,努力將美國制造的逆風轉化為順風,繼續與所有致力于在世貿組織體系下維護國際貿易公平與正義的各方力量團結合作。未來,希望能有更多國家加入中國,共同抵制美國的霸凌行徑。
本文編譯自《中國日報》4月14日社論
原標題:United front right response to US injustice
出品:中國日報社論編輯室 中國日報中文網
編譯:曹靜 編輯:李海鵬
【責任編輯:曹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