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了世界,驚了盟友!美國關稅政策正反噬自身
孫立鵬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所副所長
特朗普政府向全球加征不合理關稅,正在破壞美國的營商環境。
近日,歐美主流媒體報道稱,由于特朗普政府在關稅問題上的反復無常,一些歐洲小公司開始考慮是否繼續在美擴張,不排除暫停或完全退出美國市場。特朗普政府希望通過高關稅政策實現制造業回歸,打造美國的“黃金時代”。如今卻適得其反,關稅不僅未讓美國制造業回流,反而使美國經濟“暗黑時刻”加速到來。
美國的高關稅傷了世界,驚了盟友。美國為了一己私利,向全球征收所謂“對等關稅”,希望其他國家和地區向美國“屈服”,以換得“市場機遇”。但這種丑陋的“關稅訛詐”早已不合時宜,已讓世界經濟和貿易體系向碎片化方向發展。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都已意識到,美國不再是自由貿易的引領者,而是當前國際體系的最大破壞者。
尤其是,當看到美國對中國等貿易伙伴的打壓無所不用其極,包括歐洲在內的許多美國盟友開始對美國“去風險”。據美國“政治家”網站4月3日報道,美國宣布“對等關稅”后,法國總統馬克龍就表示,在弄清楚“特朗普關稅事情之前”,歐盟企業應凍結對美投資。根據意大利國際化商會Promos Italia最近對100家已經在美國運營的意大利公司進行的一項調查,有22.8%的公司正考慮調整貿易策略,以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這意味著,世界許多國家正對美國的信譽和行為失去信心,為求自保和減少風險,紛紛遠離美國。
美國的高關稅擾亂全球供應鏈,推高企業成本。美國亂施關稅大棒,讓全球既有分工格局徹底失序。供應紊亂,直接導致在美國境內的企業原材料和半成品的進口成本大幅增加。CNBC民調結果顯示,57%的受訪者認為,成本是將供應鏈遷到美國的最大障礙。美國企業建立國內供應鏈的成本約是當前全球布局成本的兩倍或兩倍以上。61%的受訪者認為,與其將供應鏈遷回美國,不如將其遷至關稅較低的國家更具成本效益。
事實上,美國對跨國企業發出威脅,強迫其將產能轉移到美國國內,只是算了政治賬,沒有細算經濟賬。沒有自由市場支撐、缺乏企業經營獲利、失去經濟效率的制造企業回流,注定是天方夜譚,最終難逃失敗命運。歐洲的中小企業嗅覺更加靈敏,自知其中風險。
即使一部分歐洲企業將工廠搬到美國,或許可以一定程度減少被美國征收的產品關稅,但又不得不面對生產所需原材料和零部件從其他國家運往美國的稅費成本上漲。如果后者成本更高,歐洲企業自然沒有投資動力。加之美國經濟減速削弱市場需求,歐洲企業又面臨額外的市場不確定風險。短期內,這些企業一定不會對在美國投資經營感興趣。
美國的高關稅或遭遇報復,影響企業投資“底氣”。美國的“關稅訛詐”和“經貿霸凌”早已超越經濟范疇,越來越具有地緣戰略和政治屬性。在中國多輪強力回擊美國的“貿易霸凌”后,歐洲也多次表示,美歐談判一定要平等,不排除后續進行關稅反制。全球經貿關系緊張、美歐經貿談判的不確定性、“90天關稅豁免”的到期,讓歐洲中小企業缺乏再與美國經濟利益捆綁的信心和“底氣”。
在白宮經濟團隊的眼中,只有滿滿的“美國吃虧論”。他們錯誤地認為,關稅可以實現貿易平衡、制造業回流,提升經濟效率和本國國民福利。這實際上違背了基本的經濟學原理和常識。如果美國政府仍然不深刻反思、放棄自私的“經濟民粹”和保護主義做法,美國必然會加速向霸權衰落的深淵狂奔。
編審:唐華 蔣新宇 張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