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界對前不久結束的七國集團(G7)峰會上美加兩國領導人親切會面還記憶猶新的時候,局勢急轉直下。美方于6月27日宣布終止與加拿大的貿易談判,并且將于近期對加實施新的關稅稅率。原因是加拿大宣布開征數字服務稅,此舉被華盛頓視為“對美國直接且公然的攻擊”。加方人士認為“不能服軟”,加總理卡尼稱將“繼續與美國進行復雜的談判”。
所謂“數字服務稅”并非新事物。簡而言之,數字服務稅是一種針對大型跨國數字企業在其用戶所在國取得的特定數字服務收入征收的稅種,旨在解決傳統國際稅收規則因數字經濟“虛擬性”和“無實體存在”特征導致的稅基侵蝕與利潤轉移問題。在加拿大之前,不少歐洲國家,諸如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國等都已實施了類似的數字服務稅。2024年6月20日,加拿大正式頒布數字服務稅法案,確立稅制框架。該法案規定稅款追溯至2022年1月1日,企業需從2025年6月30日起繳納過去三年包含追溯稅款在內的首批稅款。該稅制的追溯性和針對性,正是直接引發美國強烈反彈的主要原因。
加拿大為何要征收數字服務稅,不外乎以下幾個原因。第一,應對數字經濟的稅收缺口。這是該稅收產生的初衷,即針對谷歌、亞馬遜、蘋果等科技巨頭將總部設于低稅國,導致市場國無法對其巨額利潤有效征稅的情況,數字服務稅可以填補現行國際稅制漏洞,實現稅務公平。第二,順應全球趨勢與國內政治訴求。如前所述,加拿大不是這一稅收的首創者,而且加拿大原本一直在等待經合組織(OECD)的《全球最低企業稅率協議》的生效,但主要由于美國的原因,該協議一直進展緩慢。面對歐洲國家的積極主動以及國內對于科技巨頭的日益不滿,加拿大政府最終決定開始行動。第三,為美加貿易博弈爭取籌碼。美方的關稅威脅讓加拿大認清了華盛頓對加遏制的手段,但關稅反制對于本身就在貿易上高度依賴美國的加拿大來說并非良策。如今的數字服務稅顯然更加適合針對美國的優勢領域進行精準反制,攻擊美國的經濟軟肋,同時讓科技巨頭反向對華盛頓施壓。
數字服務稅對于美加正在進行的貿易談判的影響或者說后果十分值得關注。美國大概率不會善罷甘休或者就此對加拿大手軟。正如白宮的激烈反應所示,美國第一時間以停止與加拿大的貿易談判作為懲罰,并且威脅將會在7日內公布新關稅。除此之外,美國接下來應該還有其他關稅和非關稅措施,例如:對加啟動“301調查”并加征報復性關稅,目標可能包括汽車、能源、農產品等加拿大核心出口品;通過“大而美”法案取消加拿大企業在美國的稅收優惠;強化邊境管控、限制能源合作等;以及重提“加拿大應成為美國第51州”等爭議性言論,挑起兩國民間對立。畢竟,于美國而言,加拿大這一舉動不僅是針對美國的精準打擊,更嚴重的是有可能會引發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效仿,可以說是后患無窮,華盛頓也將持續面臨來自本國科技巨頭的壓力。
短期來看,美加兩國將陷入僵持。美方以終止談判作為懲罰,而加拿大則堅持6月30日開征數字服務稅不會延期,雙方均無讓步的跡象。原定的談判議題,如乳制品、汽車原產地規則、能源合作等,都將全面停滯,這意味著美加關稅戰風險陡增。這對加拿大來說不會是一件輕松的事,畢竟加拿大的出口75%依賴美國市場,尤其是像阿爾伯塔這種能源大省,對美國的能源出口依賴更是高達80%。
長期來看,數字服務稅的爭議本質是數字經濟主導權之爭。因為數字服務稅的構想起源于歐盟,美國認為這些規則主要針對美國科技公司,阻礙了其在數字經濟中的優勢。美國一直視其為“歧視性稅收”,而加拿大和上述歐洲國家則堅持“市場國征稅權”。如今OECD全球稅改因為美國的不合作而停滯,未來可能會有更多國家效仿加拿大,引發“單邊行動”的連鎖反應。這對于擁有眾多科技巨頭的美國來說,意味著或將面臨更大的壓力。(作者是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區域國別研究院加拿大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