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邁向縱深
7月1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為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明確“路線圖”。
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董煜認為,中央以大魄力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對于穩定經營主體信心,進而穩定發展大局,將起到至關重要的錨定作用。
從2022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印發,到今年《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試行)》公布,再到這次會議的重磅部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一步一個腳印。
此次會議的最新部署,有很多看點。
其一,對低價無序競爭說“不”。
會議精準聚焦重點難點,如內卷、招商引資亂象等,針對性提出解決方案。
“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規范地方招商引資,加強招商引資信息披露”……會議直擊當前市場運行中的關鍵痛點。
近一段時間以來,汽車等一些領域“內卷式”惡性競爭持續引發關注,中央也多次強調要整治“內卷式”競爭。
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發展研究院常務院長劉志彪對三里河表示,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關鍵在于明確標準,這對規范企業競爭意義重大。同樣,地方政府招商引資補貼必須透明化、陽光化。
其二,破解經濟體制深層難題。
當前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面臨諸多挑戰,從中長期看,財稅體制與干部考核制度問題是關鍵癥結。
會議提出明確要求“健全有利于市場統一的財稅體制、統計核算制度和信用體系”“引導干部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完善高質量發展考核體系和干部政績考核評價體系”。
在稅制層面,劉志彪認為,需進一步理順中央與地方財政關系,增加地方政府對消費端的投入,激發市場消費活力。
在干部考核制度方面,過往側重財政收入、GDP增長的考核導向,成為市場內卷的重要誘因。劉志彪稱,企業在地方政府追求規模擴張的推動下,盲目擴大生產,導致市場供過于求,引發低價惡性競爭。因此,完善干部考核制度,樹立科學政績觀,是解決市場建設深層次問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所在。
其三,強調對內開放重要性。
會議指出,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基本要求是“五統一、一開放”,即統一市場基礎制度、統一市場基礎設施、統一政府行為尺度、統一市場監管執法、統一要素資源市場,持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
在劉志彪看來,會議強調對內開放,即對本國國民開放、對民營企業等各類所有制企業開放,在當前國際經濟形勢下,是統一大市場建設的重要支撐。
當今世界,最稀缺的資源是市場。我國有14億人口,其中4億以上中等收入群體,形成了世界獨一無二的國內大市場,擁有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但大市場現在還存在一些短板。
這次中央決心把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推向縱深,就是要把“大市場”煉成“強市場”,增強經營主體信心,給經濟發展裝上“穩定器”。
(“三里河工作室”)
【編輯:張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