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掉”鮑威爾?特朗普借“裝修超支”逼宮美聯儲
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威脅稱,價值25億美元的美聯儲總部裝修項目足以成為解雇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正當理由”。
美聯儲總部翻新工程在2017年由聯邦儲備委員會批準,并于2021年施工。但由于“地下水位線高于預期、土壤有毒污染處理”等諸多意外因素,原本19億美元的“裝修”預算目前增至25億美元。于是,特朗普借此對鮑威爾“發難”,希望其在降息等貨幣政策問題上作出妥協和讓步。
當前,特朗普之所以催促甚至脅迫美聯儲盡快降息,主要出于三個“需要”:
第一,配合關稅戰的需要。特朗普自再度入主白宮以來,把提高關稅作為帶領美國進入“黃金時代”的重要工具,對全球經貿伙伴發起“關稅訛詐”。但關稅戰的反噬效應正在傷害美國經濟。消費者信心、港口貿易流量、庫存采購量等經濟先行指標,都表現出疲態,預示潛在經濟風險。因此,特朗普政府希望美聯儲盡快降息,為美國經濟注入“強心針”,為美國經貿團隊對外關稅談判增加“底氣”和“籌碼”。
第二,粉飾市場繁榮的需要。特朗普十分注重股市、債市等資本市場繁榮對經濟的“財富效應”,以及對鞏固執政基礎的積極作用。而較為寬松的利率環境,有助于實現資本市場的“特朗普牛市”。
第三,緩解債務壓力的需要。6月,雖然美國政府獲得270億美元關稅收入,而且實現月度財政盈余,但僅聯邦債務利息一項支出就超過810億美元——債務利息已成為僅次于社保的第二大聯邦支出。美國財政形勢仍在持續惡化。而美聯儲降低利率可以緩解聯邦債務利息支付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為特朗普精簡機構、削減支出贏得更多政策空間。
7月16日,一則“特朗普將很快解雇鮑威爾”的消息引發金融市場強烈震蕩。雖然特朗普迅速澄清解雇鮑威爾的“可能性極低”,但市場仍然擔憂白宮干預美聯儲獨立性。近期高盛、美國銀行、花旗銀行、摩根大通四大銀行的CEO集體發聲,共同呼吁捍衛美聯儲的獨立性。
美聯儲的獨立性是美元全球主導地位和美國國際金融信譽的基石。長期以來,美聯儲首要的政策目標是維持價格穩定和實現充分就業。美聯儲貨幣政策獨立性越高,其維護價格穩定的能力就越強。在美元信用本位制下,美聯儲采取獨立且審慎的貨幣政策相當于為美國和全球提供了貨幣穩定的公共產品。
美聯儲獨立性一旦遭到破壞,將直接影響投資者對美元的信心,導致美元匯率和美元資產的巨幅波動,甚至可能引發全球金融動蕩。回顧歷史,在布雷頓森林體系末期,為擺脫美元責任和國際收支失衡的處理成本,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為了短期利益,脅迫當時的美聯儲主席伯恩斯連續降息,這成為美國70年代大通脹和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特朗普一意孤行,歷史的教訓可能再次上演。德銀警告稱,市場嚴重低估特朗普“炒掉”鮑威爾的風險,這可能引發美元和美債的劇烈拋售,沖擊全球金融市場根基。
從特朗普的所謂“交易的藝術”和慣用伎倆看,他多次威脅解雇鮑威爾,意在迫使美聯儲貨幣政策服從自己的政治意愿。但若威懾效果不彰,不排除特朗普鋌而走險直接解雇鮑威爾的可能性。本周二,美國財長貝森特就表示,特朗普政府已啟動“正式程序”,尋找美聯儲主席的繼任者。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哈塞特、美聯儲理事凱文·沃什、斯托弗·沃勒都是潛在接替者。
一旦特朗普利用行政權力撤掉鮑威爾,必將引發美聯儲的反彈。鮑威爾或將訴諸司法程序指控特朗普濫用行政權力。即使鮑威爾不再擔任美聯儲主席,其在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的理事任期也將延續到2028年。在此之前,鮑威爾仍可在美聯儲貨幣政策制定進程中發揮重要影響。
特朗普與鮑威爾之間的“斗法”將如何收場,猶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強行更換美聯儲掌舵者必將削弱美聯儲獨立性,從而引發金融風險。這將給全球對美元和美聯儲貨幣政策的信心帶來空前危機。(作者系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所副所長、研究員孫立鵬)
編審:高霈寧 蔣新宇 張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