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5,我們應該警惕什么?
田德文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通過廣播宣讀《終戰詔書》,宣布“已飭令帝國政府通告美、英、中、蘇四國,愿接受其聯合公告”。“詔書”未明確提及由中美英三國提出的、包括“無條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和三國此前提出的《開羅宣言》,刻意回避“投降”“戰敗”等字眼,代之以模糊的“終戰”,對南京大屠殺、731部隊等戰爭罪行更是絕口不提。日本權勢集團的這種心態,埋下了戰后日本右翼勢力頑固否認侵略歷史的伏筆。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80年后的今天,我們要從二戰歷史中汲取深刻教訓,永遠警惕強權政治、冒險主義和軍國主義死灰復燃,始終牢記法西斯主義給世界帶來的深重災難,攜手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第一,警惕強權政治。強權政治是法西斯主義的本質,它以恃強凌弱、武力擴張和霸權統治為核心,蔑視國際規則與人類基本道德準則。希特勒在《我的奮斗》中宣稱,“在上帝和世界面前,總是強者有權利貫徹他的意志”,這種赤裸裸的強權邏輯成為納粹德國對外擴張的思想基礎。同樣,日本軍國主義在亞洲推行的“大東亞共榮圈”,本質上就是以日本為中心的強權政治妄想,真實目的是掠奪別國資源和奴役他國人民。雖然戰后的日本已經失去實施強權政治的實力,但日本右翼大搞歷史修正主義和妄圖抹殺侵略戰爭歷史的反人類本質,卻仍然難逃強權政治的窠臼。
戰后日本右翼一貫視“和平憲法”第九條為“國恥”,該條款規定日本應“永遠放棄以國權發動的戰爭及武力威脅或武力行使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前首相安倍晉三從2012年開始,就試圖借“安保三箭”與“2015新安保法”架空該條款。2024年5月,日本自民黨再度推動“加憲”,試圖在第九條新增“自衛隊合法”條款。可笑的是,日本右翼政客的圖謀雖然在國內遭到很多民眾反對,但是當今世界的某些國家卻對其綏靖。這無疑增大了日本強權政治傳統復活的風險。
第二,警惕冒險主義。德意日法西斯集團的冒險主義是導致二戰爆發的關鍵因素,其主要表現就是瘋狂的賭徒心態主導國家政治,德意日當時的決策者偏執、狂妄地追求個人和國家“榮耀”。比如,墨索里尼曾經宣稱“做一天雄獅勝做百年綿羊”,日本武士道則以盛開隨即凋零的櫻花作為人生意象。由此可見,法西斯政權具有共同的冒險心態:寧愿短暫地耀武揚威,也不愿長久地和平發展。
二戰期間,日本軍界冒險勢力架空文官政府,頻繁出現激進軍官“下克上”綁架國家決策的現象,助推日本法西斯不斷走向極端化。二戰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國家決策過程中的冒險主義會給本國和別國造成無法想象的巨大損失,對冒險主義必須迎頭痛擊。1941年12月7日,日本軍國主義集團悍然偷襲珍珠港,妄圖“畢其功于一役”地擊敗美國,但這次短暫勝利并沒有改變日本最終戰敗的結果。1945年,在戰局已經明顯處于劣勢的情況下,日本法西斯集團仍然鼓噪不惜“一億玉碎”實施“本土決戰”,直到原子彈在廣島、長崎爆炸,才讓這個瘋狂的國家恢復理智。
第三,警惕軍國主義。軍國主義是法西斯國家的共同特征,它將軍事置于最高位置,最終將整個國家變成一部戰爭機器。希特勒曾經妄稱“戰爭就是生活”,并通過軍國主義的教育灌輸和思想控制,推動德國社會全面軍事化。同樣,日本軍國主義也向全體國民灌輸“忠君愛國”思想和武士道精神,最終通過精神控制和社會裹挾,制造出一批又一批盲目服從、殘忍暴虐的戰爭機器。軍國主義的核心驅動力是法西斯主義的領土擴張野心。希特勒在《我的奮斗》中宣稱,要為爭取德意志民族的“生存空間”而斗爭。日本軍國主義同樣奉行領土擴張政策,其“大東亞共榮圈”構想涵蓋中國、東南亞甚至太平洋廣大地區,對國際法基本準則的蔑視達到令人發指的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波茨坦公告》明確規定:“日本之主權將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之其他小島”。然而,當今日本卻仍然控制著6800多個島嶼,包括琉球群島、對馬島等戰略要地,這些領土從未經過全體戰勝國的合法確認,這一問題構成東亞地區潛在的不穩定因素。這一切是怎么發生的?國際社會需要深刻反思。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在“8?15”到來之際,站在新的歷史節點,我們深切緬懷在戰爭中犧牲的英烈們,同時也要堅決防止二戰悲劇重演。這是當今國際社會極其重要的責任。世界各國必須對強權政治、冒險主義和軍國主義卷土重來保持高度警惕,時時重溫歷史,不斷揭批粉飾侵略和戰爭暴行的任何言行。同時,國際社會應凝聚共識,攜手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創造一個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美好世界。
(審核:李小華、時暢、衛蕓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