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豆農痛失中國大單,責任在特朗普政府
8月13日,路透社報道稱,臨近美國大豆傳統銷售旺季,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中國的買家卻已把訂單投向了巴西,美國大豆出口商今年可能丟掉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對華訂單。
大豆作為美國重要的經濟農作物,以其質量與價格優勢,一度在全球市場上擁有顯著競爭力。大豆產業也是美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相關產業鏈上下游的種業公司、農藥、農機、豆農、物流運輸服務商、期貨市場參與者等都深受行業趨勢影響。根據美國農業部的統計,2025年7月和8月,美國的大豆種植面積分別預估為3340萬英畝和3242萬英畝,低于2024/2025年度的3482萬英畝的規模。美國農民種植大豆意愿降低,一定程度上是特朗普政府的貿易政策導致的。
經濟全球化時代,國際貿易有效整合了供應鏈并將其延展至世界各國,從而為各類產品的全生命周期提供了充分保障。美國農民便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群體之一。然而,特朗普政府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破壞了全球貿易體系,也讓美國農民深受其害。
今年4月2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對所有貿易伙伴加征“對等關稅”,征稅幅度超出原有關稅稅率數倍甚至數十倍,引發全球市場劇烈波動。一些國家的反制措施讓包括農產品在內的部分美國商品滯銷。大豆并非美國獨有,南美的巴西、阿根廷和烏拉圭等國也都是適宜種植大豆的國家。因為特朗普政府變化無常的關稅政策,不少大豆買家都將目光轉向了這些國家。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方,除了生產豆油,進口大豆主要用于生產家畜家禽和水產品的飼料。為了滿足需求,中國進口商對大豆供應鏈的穩定和韌性十分看重。今年以來,中美之間的關稅經歷了多次大幅上升,特朗普政府的“對等關稅”引起中方反制,直接減弱了美國大豆的吸引力。中國進口商不得不采取謹慎的預防性舉措,提前擴大庫存以應對美豆收獲季可能出現的價高量少。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大豆協會作為美國豆農的代表,一直旗幟鮮明地反對中美貿易沖突,呼吁美方不要輕易使用關稅武器。從某種意義上講,正是中國的巨大市場促進了美國大豆產業發展,為廣大農場主提供了持續穩定的高收益。
中美兩國經貿關系互利共贏,加強貿易合作才是正道。面對紛繁復雜的外部環境,中美之間需要相向而行,以實際行動增進相互了解和信任,在發揮各自資源優勢的同時,繼續增強和放大互利合作的空間,為相關各方創造更穩定、可預期的經貿合作未來。(作者系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周密)
編審:唐華 蔣新宇 張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