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組合拳” 形成提振消費合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使消費潛力充分釋放出來。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從城鄉居民增收、消費能力保障、服務消費提質等方面部署了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大力提振消費,既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應有之義,也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
當前,受消費能力、供給質量、消費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消費的潛力還未能充分釋放,直接影響著國內大循環的暢通和經濟增長的動力轉換。因此,必須把提振消費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打好政策“組合拳”,針對性解決制約消費的突出問題,形成全方位提振消費的合力。
一、協同提升消費能力,筑牢消費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建立和完善擴大居民消費的長效機制,使居民有穩定收入能消費、沒有后顧之憂敢消費、消費環境優獲得感強愿消費。收入水平直接決定了居民的消費能力,提升消費能力的關鍵就在于構建全鏈條的增收機制與社會保障體系,實現居民可支配收入實質性增長與消費穩定增長的良性循環。
一是促進城鄉居民收入合理增長。第一,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構建更加科學合理的勞動報酬決定機制、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和科技人員職務發明權益分享機制,完善最低工資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加強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權益保障,穩步提升勞動者的收入水平。第二,拓寬財產性收入渠道。健全資本市場“穩市機制”和投資者保護機制,加強商業保險資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企(職)業年金基金等中長期資金入市引導,拓寬居民的投資渠道,提升居民財富效應。第三,加大就業促增收的力度。全面落實就業優先政策,通過拓寬就業渠道、穩定公共崗位規模、加強職業技能培訓等方式精準促進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人群的就業,加快培育新產業新業態的就業增長點,實現就業擴容與收入保障的雙重效應。第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完善種糧農民的收益保障機制等,盤活農村閑置資源資產,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民宿經濟等,著力構建多渠道增收機制。
二是強化社會保障“減壓閥”功能。第一,強化生育養育保障。建立健全育兒補貼分級制度,將生育保險覆蓋面擴大到靈活就業人員等群體,加大普惠性兒科醫療服務供給。第二,強化教育保障。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擴面提標學生資助政策,鼓勵利用信息化技術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第三,強化養老保障。完善社會保險待遇調整機制,大力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和個人養老金,擴大新業態就業人群的養老保險覆蓋面。第四,強化醫療保障。適時動態調整醫保藥品目錄,擴大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覆蓋面,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推進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建設。第五,加大重點群體基本生活保障力度。完善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幫扶體系和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機制,加強對完全失能老年人、失業人員等困難群體的臨時救助和專項救助。
二、擴容提質產品服務供給,釋放消費潛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托國內市場,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以高質量供給滿足日益升級的國內市場需求。高質量的供給是激發消費潛力的重要前提,提振消費必須從供給端發力,著力破解消費供給的結構性矛盾,以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
一是促進服務消費提質擴容。第一,擴大文旅體的消費供給。深度培育“文化+”“旅游+”“體育+”等特色消費場景和產品供給,因地制宜拓展景觀農業、農耕體驗等鄉村旅游業態,鼓勵發展新型文化消費,積極發展健身休閑、競賽表演、體育培訓等體育健身產業。第二,增加“一老一小”優質服務供給。擴大適老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大力培育旅居養老、老年教育、康復護理等產業。鼓勵發展社區嵌入式托育、用人單位辦托和托幼一體服務,完善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擴大優質兒童用品供給。第三,促進生活服務消費提質擴容。因地制宜推動“餐飲+”多業態融合發展,拓展家政服務消費領域,完善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和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加快配齊社區便民服務業態。
二是促進大宗消費更新升級。第一,擴圍消費品以舊換新。擴大“換新”補貼品類范圍,加強農村居民、低收入群體、靈活就業群體定向補貼,推行“先換后補”“以舊換積分”“信用換新”等多樣化模式。第二,提振住房相關消費。加快保障房建設、老舊小區改造,完善住房公積金提取使用、“跨省通辦”等服務體系,試點靈活就業人員“按需繳存、彈性支取”制度。第三,延伸汽車消費鏈條。拓展改裝、租賃、賽事、露營等汽車后市場消費,發展共享汽車等新興業態,加快培育二手車市場和經營主體。
三是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第一,擴大入境消費。優化過境免簽政策和區域聯動機制,完善公共場所導覽、通信服務、移動支付等入境便利服務體系,積極開發多樣化入境旅游產品。第二,擴大開放服務消費。擴大電信、金融、文化、醫療等領域的市場準入,優化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匯聚國際優質資源豐富國內供給。第三,促進內外貿一體化。推進內外貿產品同線同標同質,提高出口轉內銷便利化服務水平,完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政策和離境退稅服務體系,加快布局口岸免稅店、離島免稅店和市內免稅店等免稅經濟業態。
三、創新培育消費增長點,激發消費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需要在提質傳統消費和擴容新興消費上雙向發力。
一是培育壯大新型消費。第一,培育打造首發經濟。鼓勵國內外優質商品和服務品牌舉辦首發首秀首展,積極引入品牌首店、新品首發、時尚首秀等新業態,發揮“以首帶面”的品牌效應。第二,發展冰雪經濟。完善冰雪文旅等冰雪產業體系,增加高水平的冰雪賽事供給,研發“冰雪娛樂+研學旅游”“冰雪娛樂+親子旅游”等特色項目。第三,拓展數字消費空間。深化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數字技術的消費應用,鼓勵發展社交電商、直播電商、在線教育、智慧零售等新業態,支持數字出版、數字影視、數字游戲、數字音樂等數字內容創作,鼓勵企業開發虛擬現實等新興數字消費熱點。第四,提升綠色消費能力。打造綠色物流、綠色出行、綠色餐廳、綠色會展等消費場景,鼓勵發展合同能源管理、節能診斷、節能環保融資、第三方監測等綠色服務,完善綠色產品標準認證和評價體系。
二是培育壯大國貨“潮品”消費。第一,打造國貨新品。引導企業加強產品設計和技術研發,鼓勵老字號企業開發跨界聯名產品,多維打造國貨矩陣。第二,做強國貨品牌。加快培育國貨高端品牌、領軍品牌,鼓勵開發具有民族特色、文化底蘊的國貨品牌,講好品牌故事。第三,推進國貨品牌出海。完善國貨“潮品”的“出?!狈掌脚_體系,完善跨境物流體系,打造“跨境電商+海外倉+展貿中心”的立體出海網絡。
三是創新消費場景。第一,構建多元融合的消費場景。加快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技術的應用,將購物、旅游、體育、健康、教育等消費需求與全域消費資源相匹配,打造跨界融合的消費新場景。第二,培育城鄉社區消費新場景。鼓勵利用老舊廠房、城市公園、草坪廣場等開放空間打造創意市集、露營休閑區等。支持企業布局農村消費市場,開設專館、專區與專柜,大力發展農村連鎖經營、電子商務。
四、聯動優化消費環境,營造提振消費生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經濟增長,要發揮消費的基礎性作用,打造多點支撐的消費增長格局,營造便利安心的環境。良好的消費環境是激發消費意愿的重要保障,只有營造安全、放心、便利的消費環境,才能增強消費信心。
一是完善城鄉消費設施。第一,改善農村消費環境。深入實施縣域商業建設行動和“千集萬店”改造提升,推動冷鏈物流、倉儲設施向農村延伸,打通農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第二,建設城市新型商業場所和設施。推動老舊商圈向智慧商圈、沉浸式體驗空間等新型商業場所轉型,優化布局城市商業網點,打造購物中心、商業街、社區便民生活圈等多層級消費中心。建設無障礙消費環境。加快公共場所等區域及線上服務平臺的適老化、無障礙化建設,提升特殊群體的消費便利度。第三,加強交通設施建設。完善城鄉交通網絡,加大夜間消費集聚區域的交通保障力度。
二是優化消費政策環境。第一,完善綠色消費支持政策。完善稅收減免、財政補貼、政府采購等政策,實施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投資、價格政策。第二,優化消費金融相關政策。鼓勵金融機構提供消費信貸、消費保險等多元化金融服務,完善消費分期付款制度,鼓勵開發嵌入消費場景的“即時信貸”服務。第三,有序減少消費限制。鼓勵企業積極發展符合社會公序良俗的消費項目和活動,放寬社會資本進入教育、醫療、養老等服務領域的限制。
三是優化市場監管環境。第一,規范市場秩序。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嚴厲整治虛假宣傳、價格欺詐、假冒偽劣、強制搭售等違法行為。第二,加強重點領域監管。強化直播帶貨、社區團購等新業態監管,加強食品藥品、預付式消費等重點領域的監管力度,規范不合理經營行為。第三,加強對產品服務質量的監管。加大對質量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建立健全覆蓋全生命周期的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加強缺陷產品召回監管。第四,創新監管方式。完善跨部門的協同監管機制,健全智慧監管、信用監管體系,構建線上線下密切配合、兼顧安全與質量的包容審慎的監管機制。
四是優化消費權益保障環境。第一,加強消費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健全涵蓋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等新業態的信用評價體系,在食品藥品、電子商務、家政、預付式消費等領域加強信用監管。第二,健全消費權益保障體系。完善直播帶貨、算法推薦等場景下的維權條款,健全異地消費維權協作機制、小額消費糾紛快速裁決機制和消費糾紛“舉證責任倒置”以及假冒偽劣產品的懲罰性賠償制度,加強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群體的消費權益保護。
【作者梁學平 為天津商業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本文為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點項目(TJPHZVVJ24-22)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