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解放軍96式主戰坦克群進攻開火
資料圖:解放軍兩棲機械化部隊列陣場面宏大
裝甲機械化部隊是陸軍的主體作戰力量,其戰斗力生成模式的轉變,直接影響著陸軍戰斗力生成的質量和效益。
生成路徑由“科技引發”向“理論牽引”轉變
機械化條件下,裝甲機械化部隊戰斗力生成,走的是科技進步——武器裝備——軍事理論——編制體制的路子。簡單地說,就是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按這樣的觀念指導,往往是新裝備定型生產后,首先裝備部隊,再催生作戰理論,并引發部隊編制變化。這樣的模式由于弄不清未來“仗怎么打”,戰斗力生成始終處于被動、尾隨狀態。適應信息化條件下作戰新要求,裝甲機械化部隊需要確立“理論牽引”的戰斗力生成路徑。即通過作戰理論的先導研究,推動部隊武器裝備、編制體制、軍事訓練內容和方法的轉變,切實通過訓練設計未來陸戰場“作戰樣式”,并通過不斷完善這種設計,創新訓練模式,實現作戰與訓練的融合一體。海灣戰爭后,世界軍事發達國家都確立了“提出理論——作戰實驗——實兵演練——實戰檢驗”的發展思路,其實質就是以先進的理論牽引部隊戰斗力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