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發表南方講話。
在以近九十高齡親自審定的《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中,鄧也表白說,他是以“文革”為歷史之鏡觀照其改革開放之旅的:“為什么我們能在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提出了現行的一系列政策,就是總結了‘文化大革命’的經驗和教訓。”
決定性的戰略布局是在1992年做出的。88歲的鄧在“南方談話”中說:“‘右’可以葬送社會主義,‘左’也可以葬送社會主義。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在南方的幾次談話里,鄧都敦促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們杜絕猶豫和退縮。“南方談話”被看作是鄧的“政治遺言”。“我這一生只剩下一件事,就是臺灣問題,恐怕看不到解決的時候了。已經做成的事情是,調整了與日本、與美國的關系,也調整了與蘇聯的關系,確定了收回香港,已經同英國達成協議。這是對外關系方面的參與。”鄧小平說。至于對內,他則啟動了人類歷史上最有戲劇性和最有成效的變革之一。直至今日,中國的改革開放的列車仍然跑在鄧小平當年設計的軌道上。
1997年,鄧小平逝世。臨終前他說,“該說的都說過了。”延安式的簡樸生活仍是這位共產黨元老的標志,醫院員工燒掉他的衣物時,發現了內衣上的破洞,不禁潸然淚下。直至今日,這一領導者的崇高行為,仍然激發著他人的敬意與衷心佩服。鄧公已逝,可是從任何角度來說,影響仍無遠弗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