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網8月22日消息:23日下午5點44分,福耀海南浮法玻璃生產線第一塊玻璃順利出爐并成型。海南利用本地優質石英砂資源生產優質玻璃的夙愿終于實現了。
這也是福耀首條利用天然氣作為燃料的生產線,改變了過去使用重油燃料產生大量二氧化硫污染物的局面。
福耀海南2條日熔化600噸浮法玻璃生產線項目是我省今年47個重點建設項目之一,省委、省政府在“十一五”發展規劃中,把發展石英砂資源開采和深加工作為海南經濟發展的重點之一。福耀在海南的順利投產,是我省“大公司進入、大項目帶動、高科技支撐”工業發展戰略的優秀典范,也將帶動一個新的產業增長點。
福耀海南浮法玻璃首條生產線于2006年5月31日正式動工,今年7月29日點火投產,預計年產浮法玻璃15萬噸,年產值3.5億元,產品銷往國內和東南亞地區。按計劃,今年10月,福耀在海南的第二條浮法玻璃生產線將點火。
相關鏈接:浮法玻璃
浮法生產的成型過程是在通入保護氣體(N2及H2)的錫槽中完成的。熔融玻璃從池窯中連續流入并漂浮在相對密度大的錫液表面上,在重力和表面張力的作用下,玻璃液在錫液面上鋪開、攤平、形成上下表面平整、硬化、冷卻后被引上過渡輥臺。輥臺的輥子轉動,把玻璃帶拉出錫槽進入退火窯,經退火、切裁,就得到平板玻璃產品。浮法與其他成型方法比較,其優點是:適合于高效率制造優質平板玻璃,如沒有波筋、厚度均勻、上下表面平整、互相平行;生產線的規模不受成形方法的限制,單位產品的能耗低;成品利用率高;易于科學化管理和實現全現機械化、自動化,勞動生產率高;連續作業透明浮法玻璃 (作者: 記者陳超 特約記者宋祥達 通訊員周序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