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讓生活在這里的城鄉居民臉上始終掛著笑容
談到“政績”,陳辭侃侃而談,他說,海口從02年開始做規劃,首先確定了城市的風格,就是“耶風海韻”。老建筑的保護,新建筑的設計,都納入了規劃,服從于統一的風格。其后,海口開始大力完善城市的基本功能,大量修建供水、排污管網,修建道路,三年中修建了1200多條小街小巷。過去,海口很多道路沒有硬化路面,如今,這上千條大街小巷不僅都有了硬化路面,道路兩旁也都裝上了路燈。路網建得越密,道路兩旁的商業用房也建得越多,由此帶來的商業機會、就業機會也就越多。
陳辭說,海口的城市建設是與民生掛鉤的。比如市中心最大的城中村——玉沙村的拆遷和改造,全部居民都能回遷到原來的地方居住;他們的住房條件和面積,以及商用房面積都有了很大改善,安置房達到人均40平方米,超過了原建設部規定的到2020年中國城市居民的住房面積。
據陳辭介紹,海口還在構建自己的城市文化特色上花了很大力氣。本著資源共享的原則,海口市與海南省合力共建文化設施,逐步完善文化娛樂功能。省里投資興建了博物館、圖書館、體育中心,市里就投資興建會展中心、歌劇院。海口運用財政補貼和獎勵演出公司的辦法,利用社會力量,每年引進國內或國際上知名的文藝團體,演出20多場高水平的文藝節目。
陳辭說,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發展的最終目的,還是要落到城鄉居民的生活質量上。無論增速有多大,GDP有多大,但最終,老百姓評判生活的質量,是看那些幸福指數——喝的水是干凈的,呼吸的空氣是清潔的,吃的食品是安全的,社會治安良好,孩子有好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質量,看病比較方便,也比較舒心。這是老百姓評判執政黨及政府好壞的主要依據。
陳辭說,“我們也在多種場合講過這種觀念:我們執政者最大的理念,就是讓生活和居住在這個地區的城鄉居民,臉上始終掛滿笑容。我覺得這就是我們最大的成就感。”(韓琳 閆昕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