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膽地闖、堅決地干!浙江這個增長5.8%的背后
麗水經開區投資促進部干部赴企調研。
徐新賢攝
樂清市清江鎮北塘村村干部勘察鄉村融合發展項目。
林新嫣攝
在浙江義烏(蘇溪)國際樞紐港,發往寧波舟山港的海鐵聯運首發班列開行。
呂 斌攝
今年上半年,浙江全省地區生產總值45004億元,同比增長5.8%。
作為制造業大省、開放大省,浙江在外部沖擊和不確定性增大的背景下,實現主要經濟指標好于預期。成績背后,是浙江省黨員干部始終堅持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弘揚忠誠干、務實干、擔當干、創新干、團結干、廉潔干的作風,圍繞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這一重大使命擔當作為、搏浪前行。
攻 堅
“一個難題一個難題突破”
困難和挑戰是磨刀石,既能檢驗干部,也能磨煉干部。
義烏,“世界小商品之都”。今年以來,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讓一些人難免擔憂:義烏的商家還好嗎?
“我們做生意的常說,信心比黃金更珍貴。黨委政府給了我們信心,我們創新產品、做強品牌、擴大銷路,生意自然越做越好。”在義烏國際商貿城,傘具經營戶張吉英笑著說。
信心絕非憑空而來。商貿城的商戶發現,今年以來,來市場蹲點調研的干部多了,面向商戶舉辦的政策解讀和專業培訓多了,黨委政府出臺的助企惠企政策多了。
義烏市商務局副局長方建新是商貿城的“常客”。面對關稅“大棒”,方建新從一開始就提出:“全力做好服務保障,絕不落下一家企業!”在廣泛走訪調研的基礎上,他和同事研究創建了五色預警機制,對全市涉美外貿型企業動態監測、精準分類。
依托監測情況,義烏四套班子領導帶領市管干部走訪企業,推動設立2億元應急周轉資金池,全面落實無還本續貸政策,大大減輕了企業資金壓力。
既要為企業紓困解難,也要想方設法擴通道、穩訂單。“我們一方面深化市場采購組貨人制度,大力培育集拼組貨企業,不斷放大‘市場采購+集拼’優勢;一方面深入推進小商品‘品牌出海’行動。”方建新說。
干部好作風,激發新活力。今年上半年,義烏市貨物出口總額達3586億元,同比增長24.6%。
哪里有困難挑戰,干部人才資源就調配保障到哪里。浙江針對國際經貿斗爭復雜形勢,制定出臺發揮組織職能服務保障外經貿高質量發展若干舉措,統籌干部人才資源為企服務,同時加強外貿重點地方、重點部門、重點國有企業班子配備。
7月18日,一架從北京出發的班機載著首批149位旅客在麗水機場跑道上平穩降落。機上旅客不約而同鼓掌歡呼,慶祝麗水機場正式通航。
作為149位旅客之一,陳妙根濕了眼眶。自飛機開始降落起,他就目不轉睛盯著窗外,心里默念:轉過這道彎,就要離開主航路了;看到這些層巒疊嶂的山峰,跑道就在前方了……
陳妙根是麗水市全域旅游發展中心主任,此前擔任麗水機場工程建設指揮部負責人。從麗水機場論證審批、落地建設開始,他就扎根在建設項目一線,一干就是14年。
作為華東第一高邊坡機場,麗水機場建設任務重、技術要求高,不斷遇到新的難題。陳妙根說:“關關難過關關過,無非是一個難題一個難題突破,一錘接著一錘敲。”
機場工程建設指揮部辦公室門口,12個大字赫然醒目: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難、不怕險。“指揮部的干部都是各單位選派的精干力量,專業能力很強,攻堅克難的韌勁很足。”指揮部總指揮鄭力平說,“大家日復一日地堅守和拼搏,機場工程才得以圓夢。”
創 新
“大膽地闖、堅決地干”
創新,浙江改革發展的關鍵詞。勇擔使命、勇立潮頭,考驗黨員干部“吃改革飯、走開放路、打創新牌”的能力水平。面對新征程新使命,浙江對建設創新浙江、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作出全面部署,創新發展在全省各地形成蓬勃之勢。
浙西南革命老區,資源稟賦、發展基礎不同于杭州、寧波等地,如何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麗水抓住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窗口機遇,用好生態環境優勢,“無中生有”打造以關鍵材料為核心的特色半導體產業鏈。
鏈條“從0到1”,項目招引是關鍵。麗水市生產力和投資促進中心副主任應剛秋坦言,最初的招商引資并不容易,“有人質疑我們搞半導體沒經驗,也有人擔心藍圖落不了地”。
怎么辦?應剛秋從學習破題,向書本學習、向專家請教、向企業問計,“得讓自己從半導體領域的‘門外漢’變成‘百事通’,再大膽地闖、堅決地干,干出一番新天地”。他一家一家企業去談,一步一步腳踏實地走,越來越多的項目落地了,產業氛圍起來了,招商也越來越順了。
“公司落戶麗水,正是看中了當地干部的懂行和誠意。”同創(麗水)特種材料有限公司負責人李桂鵬說,得益于政策優惠、服務高效,發展比想象中還要快,“‘一項目一方案’一攬子專業服務和要素保障,讓公司實現了百天內廠房結頂、一年內建成投產”。
推動產業“從無到有、由小變強”,麗水經開區黨員干部在各領域不斷開拓創新——
大型項目落地難度較大,就分別招商芯片材料公司、封裝測試公司、應用公司等“小而精”的項目,引進單個企業,再通過上下游產業吸附形成產業集群;以產業需求為導向構建完善的產業生態,由“鏈長”抓區域產業鏈政策制定、重大項目招商和協同發展,“院長”抓科技創新研發和成果轉化,“校長”抓專業技術人才培養,“行長”抓金融資金服務……
“產業發展壯大,對干部在服務企業、創新發展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我們積極走出去,與其他國家級開發區就產業模式、發展方向等互學互鑒,不斷增強本領。”麗水經開區黨工委委員陳鳳鳴說。
改革創新、敢闖敢試,體現在黨員干部推動發展、服務群眾的日常工作中。
在溫州市平陽縣萬全鎮黨委書記蓋軍的辦公桌上,放著一沓問題清單,按工業用地、企業培育、文旅衛教等分門別類,并根據處理進度進行四色預警。“每一個問題都必須答復,能解決的就盡力解決。”這是蓋軍對自己的基本要求。然而,如何解題考驗智慧方法。
“廠房只有一層,存儲空間不夠,發展就得受限。”了解到溫州奔泰乳膠制品有限公司面臨的難題,蓋軍帶隊上門服務,最終幫助企業通過“空間換地”政策,將廠房加蓋到4層。近年來,鎮里通過“工業上樓”,有效拓展了企業發展空間。
萬全鎮集聚了大量企業,外來務工人員多,如何讓他們來得安心、住得放心?鎮里建起出租房管理中心,采用“統租統管集成”服務模式,全鎮出租房統一登記、統一管理,符合要求再統一出租。同時,打造新居民服務驛站等便民平臺,讓新居民融得進、過得好。
“眼下,傳統企業的工序升級,迫切需要技術和人才支持;布局新興產業,我們計劃依托現有企業,引導和幫助他們轉型做高端產品、走關聯高端賽道。”蓋軍說,“樁樁件件的工作,都要求我們改革創新、大膽探索。”
為 民
“共同富裕,一個都不能少”
今年是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關鍵之年。以“千萬工程”牽引城鄉融合發展,一體做好“強城”“興村”“融合”三篇文章,持續縮小“三大差距”,亟須黨員干部積極探索經驗、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走進義烏市后宅街道李祖村,農創客的歡笑聲與直播間里的叫賣聲交織,青石板路上滿是來自天南地北的游客。
曾經無山水資源、無名人資源、無產業資源的“三無村”如何發展為和美村莊?在李祖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方豪龍看來,村里發展秘訣有兩點:乘著“千萬工程”的東風,不斷提升村莊發展的軟硬件;引入職業經理人運營模式,把青年創客變成發展資源。
年輕人來了,活力隨之而來。從經營農場開辦親子課堂,到打造“村咖”、美食街,再到開設扎染、陶藝等手工作坊,在農創客帶動下,許多村民也加入創業熱潮。
“李祖村正在不斷迭代升級,就像年輕人一樣,還有很大成長空間。”方豪龍說。2024年,后宅街道牽頭成立大李祖共富聯盟,用3條旅游線路將周邊8個村莊串珠成鏈。聯盟鼓勵村民圍繞“我們有什么”“村里需要什么”“能給‘大李祖’帶來什么”等問題集思廣益、群策群力。9個村村干部和街道相關負責人形成每周“面對面”協商機制,共同討論合作項目的可行性。如今,“大李祖”區域內81個特色項目正在穩步推進。
攥指成拳,不止于村與村之間的聯合。近年來,樂清市對重點村社實行“提級支持、提級服務”,建立“聯鄉市領導領銜、黨建聯建統籌、職能部門下沉”的工作機制,各級黨委政府形成合力,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清江鎮北塘村,便是受益于這一機制的生動范本。
北塘村的村民怎么也想不到:原來每公斤20元的草莓常常賣不完,如今賣到每公斤120元還供不應求,種一畝地的草莓能有兩三萬元收入,收益比過去翻了10倍!
轉變,源于集體規劃、科學種植、品牌賦能。前些年,北塘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蘇德生帶領村兩委干部廣泛調研,將草莓種植作為村里產業發展方向。村里成立北塘果蔬專業合作社,注冊“北塘果蔬”系列商標,與省農科院合作建立全省首個科技特派員服務基地,良種引進、高效種植、精深加工,先后打造出北塘草莓、火龍果、甜橘柚等“明星產品”,培育起集果蔬采摘、生態果飲、特色餐飲、科普研學等于一體的特色產業鏈。
“村里的發展,得感謝各級干部的全力支持。”指著去年開業的“鮮北塘”三鮮面旗艦店,蘇德生說,“這里原本是農業配套設施用地,從前期的土地性質變更審批,到后期的消防驗收、主體結構驗收,需經過多個環節。多虧市里、鎮里干部給我們送政策、跑審批,溝通協調各相關部門,項目才得以高效落地。”
“共同富裕,一個都不能少。”清江鎮黨委書記張亞平說,“我們以北塘村為重點推動北塘‘花果飄香’片區組團發展,形成‘一村一特色、多業共繁榮’差異化布局,帶動周邊村莊共同致富。”
從大下姜鄉村振興聯合體、大余村研文旅協同發展到大李祖共富聯盟抱團發展、大塔后片區多產業聯動發展……當下,浙江黨員干部以富民為目標,不斷探索“重點村+周邊村”組團聯動發展模式,推動實現強村帶弱村、先富帶后富、區域共同富。
推進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要抓住干部這個決定性因素。浙江省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浙江牢固樹立實干實績的用人導向,打好激勵干部擔當作為組合拳,開展“持正確政績觀、建為民新業績”行動,推出評選表彰擔當作為好干部、完善綜合考核辦法、優化用好職務職級并行政策等系列務實舉措,形成“干部為事業擔當、組織為干部擔當”的良性互動,激勵廣大干部奮發有為、實干爭先,堅決扛起“經濟大省挑大梁”責任擔當。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19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