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林似“綠色取款機”!安吉竹業讓世界刮目相看
青山疊翠滿目蔥蘢,萬頃竹海綿延起伏,漫行在安吉詩情畫意的竹海中,清新空氣沁人心脾,浩渺碧波隨風翻涌,令人流連忘返。
茫茫竹海,是浙江安吉的符號。因有108萬畝竹林,安吉竹產業蓬勃發展,先后獲得了中國竹涼席之都、中國竹地板之都、中國竹工機械創新之都等榮譽。今天的安吉人,憑借創新、創意、創造的真功夫,為竹產業注入新活力。
據安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管委會黨工委書記、主任朱紅星介紹,在深耕“以竹代塑”的基礎上,安吉將以竹代糧、以竹代棉、以竹代油、以竹代電變成現實,催生出新賽道、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每年吸引近百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組團前來考察竹業,竹子成為安吉與世界進行生態文明對話的一座橋梁。
“土專家”破解世界性難題
不久前,來自國際竹藤組織和尼泊爾、印度尼西亞等國家的30多名專家和政府官員慕名來到浙江竹冠生態科技有限公司,考察企業以竹筍為原料釀造飲用白酒的案例。
自古以來,白酒通常以高粱、小麥、稻米等糧谷為主要原料釀制而成。用非糧生物質代替糧食發酵本是一個世界性難題,而用竹筍發酵釀制飲用白酒更像一個天方夜譚。
不加一粒糧谷,用竹筍為原料釀造飲用白酒——外國人聽后,兩手一攤,“沒想到”“不敢想”。浙江竹冠生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聶忠平擰開用竹筍釀造的白酒瓶蓋,瞬間酒香四溢,倒進玻璃酒杯,舉起端詳,酒體清亮透明,對光凝視,透如竹露,鼻前輕聞,酒香伴隨竹香。
真是竹筍釀造的嗎?來到實驗室,大家看到墻上掛著今年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的《竹筍酒及其生產工藝》《竹筍酒蒸餾裝置及生產線》等專利證書,走進發酵車間,只見一口口巨型大缸被密封得嚴嚴實實,揭開缸蓋,酒香瞬間彌漫,酒表面冒著無數細泡。
“這是竹筍釀造白酒的發酵期。”聶忠平說起竹筍釀酒頭頭是道,“竹筍釀造白酒看起來簡單,工藝卻很復雜。先要在雨水充沛的谷雨時節采挖生長旺盛的竹筍,切碎后進入首輪發酵,按1∶1比例,間隔一定時間分兩次放入鮮采竹筍,分五輪次進行為期一年的發酵周期,其間隨季節、氣溫、濕度變化,要精準調控適宜環境,每輪次發酵后提取風格各異的原酒,最后由調酒師融合形成竹本酒,20斤竹筍可產1斤白酒。”
俗稱酒渣的竹筍發酵后的剩余物,又全部用于生產家具裝飾板材,國家竹產業研究院檢測結果表明,此板材具有無醛、防霉、輕質高強等功能,用膠量少一半,強度增加60%,不僅“吃干榨盡”,還實現了竹筍的高值化和功能化利用。
在安吉長大的聶忠平,靠竹子創業,起初在一次性竹筷子上發力,后在“以竹代塑”上下功夫,專門生產竹制刀、叉餐具系列產品,研制竹木機械。
用竹筍釀造白酒,源自一次偶然經歷。一次一名教授來安吉竹海巡游,被竹林中一棵倒伏在地的竹子絆倒,在用手撐地起身時,手上沾有附著在竹子上的霉斑,直覺和習慣讓其取下霉斑樣品帶回大學實驗室,竟發現有酒精成分。聶忠平聽后立即投入資金研發,通過一系列試驗,全竹筍釀出的飲用白酒問世。
國際木材科學院院士、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首席專家于文吉認為,“浙江竹冠”用100%全竹筍、自主知識產權實現零添加生產、零污染排放、零糧谷釀造飲用白酒的目標,在世界竹業史上創造出一個以竹代糧的傳奇。
山里漢成為竹子“魔術師”
張明忠是個地道的安吉山里漢子。在他眼里,竹子幾乎無所不能,能造紙:餐巾紙、食品紙、A4紙;能替代塑料:可降解的塑料袋、花盆、桌板;能織布:醫用口罩、襪子、衣服。
1969年出生的張明忠,中專畢業后在安吉一家造紙廠上班,后因工廠關停而自謀職業。竹產業是安吉傳統產業,當時竹拉絲廠遍布城鄉,而竹拉絲廠產生的竹屑和邊角廢料成了處理難題,他從中看到商機,創辦企業上門收集這些竹屑和邊角廢料,燒制成生物質顆粒燃料,也就是俗稱的燃料棒,一度成為暢銷的出口產品,后來隨著安吉竹拉絲廠被取締和淘汰,燒制燃料棒也就成了無米之炊。
張明忠又創辦浙江耀竹科技有限公司,由于有紙廠從業的經歷,他重新琢磨起造紙技術,要用物理方法把竹子中的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進行分離,這些技術的研發,對只有中專學歷的他來說,不僅需要時間鉆研相關專業知識,還需要大量資金支撐。
張明忠把所有賺來的錢砸到技術攻關中,依然杯水車薪。直到2021年,他所研發的《一種環保型竹纖維提取方法及系統》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發明專利證書,經過專家技術估值獲得融資,錢的難題得以破解。
竹纖維提取方法末端大難題雖解決了,但前端仍需將竹材刨花成紙一樣的薄片,人工操作費時費力且不能保證質量,最前端的竹拉絲也是“攔路虎”。善于動腦筋的張明忠,于2022年又獲得《一種刨花裝置》發明專利,2023年再獲《一種竹纖維二級拉絲裝置》發明專利。
隨著分絲機、粗揉機、精絲機、高頻機、纖維素分離機組所有設備研發集成后,去年上半年,一條竹子“變魔術”的自動流水生產線試生產,經過不斷調試、優化,可完成從毛竹到竹纖維的三道工序七大工藝,今年批量生產,每天可產出竹纖維30噸。
張明忠介紹,2.5噸竹子能產1噸竹纖維,產出成本每噸只需1500元,而每噸竹纖維市場價6000元,竹纖維投放市場后供不應求。竹纖維的衍生產品應用價值也呈指數級上升,以竹纖維生產的襪子、衣服和醫用口罩布料為例,每噸布料分別飆升到1.8萬元、12萬元、20萬元,竹子的身價上升到一個新高度。值得一提的是,生產過程中,水循環利用,不產生污水,對竹子全部“吃干榨盡”。
毛竹林恰似“綠色取款機”
“竹子生在土中筍是菜,長在山上林成景,林間空氣有碳匯,砍到山下變成‘寶’,毛竹林真的是‘綠色取款機’。”安吉縣天荒坪鎮港口村竹農盧洪平說起竹子一臉自豪。
在安吉,毛竹林不愧為“綠色取款機”。
見過竹子變成油嗎?到安吉縣梅溪鎮就能看到真真切切的事實。
憑著《一種竹子熱解耦合化學鏈氣化雙循環油氣聯產的方法》發明專利,安吉興能生物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年加工10萬噸竹子,年產2.5萬噸多酚植物化學品等產品,并利用自產的生物質氣發電供熱,滿足生產用能。
走進坐落在安吉縣孝豐鎮的浙江佶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企業負責人張偉岳忙個不停:“這些竹質柱狀活性炭,現在每月出口歐洲15個集裝箱,每箱18噸。”
這家生產竹質炭的企業,通過掌握核心工藝與裝備技術,首先將竹炭從傳統的土窯燒法改變提升為工業化燒制竹炭;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深加工,創新制成了繼煤質、木質、果殼后的第四類竹質活性炭。
竹炭是竹材在高溫缺氧條件下熱解炭化而成,素有“黑鉆石”之稱,可廣泛用于新材料領域。近年來,很多新能源電池廠家將竹炭應用延伸至新興“二次電池”的負極材料前驅體,以竹代電成為現實。
鉛筆是用木頭制造的,但浙江斑竹文具有限公司研制出竹鉛筆,以竹代木。
鉛筆需要卷削,但天然竹材密度高、硬度大,存在易翹曲變形、回彈彎曲、出材率低等問題。企業通過與科研院所合作,聯合攻關破解技術難題,今年5月第一支竹鉛筆一上市,就被日本一商家搶訂。而生產竹鉛筆的廢料全部成為樓下安吉竹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原料,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產業園就是產業鏈,循環生產在安吉已是常態。
竹子是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竹產業是全球公認的綠色產業,安吉用科技賦能,創新開路,在竹子世界里“組裝”新材料,在新賽道上跑出加速度,把毛竹林變成了“綠色取款機”,結出更多世界級竹業碩果,令世界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