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表讀數算水賬 遼寧試點“以電折水”促節水增效
時值北方水稻生長關鍵期,遼寧省沈陽市沈北新區興隆臺街道建新村的農戶李道君時不時就要到田間查看水稻長勢。細心的他發現,地頭多了個一人多高的新設備,緊挨著農灌機井,上面寫著一行字:沈北新區農業灌溉機井“以電折水”監測站。
所謂“以電折水”,就是通過電能的消耗來推算水的使用量。遼寧是嚴重缺水省份之一,其中農業用水量在全社會用水量中占比超過一半。但現有的農灌機井超90%未配備取用水計量設施。如何科學管理水資源、科學計算農業灌溉用水量成了難題。為此,遼寧試點并推廣“以電折水”計量管理模式。
“剛開始我們想過給機井安水表,可仔細一算,這個法子行不通。”沈北新區農業農村局水資源管理部部長郭萬彤說,農灌機井數量龐大,如果給每眼機井安裝一塊300多元的水表,再加上安裝費,政府財政和用戶的負擔都很重。
近年來,作為國家“以電折水”首批試點省份,遼寧省水利廳與國網遼寧電力合作,考慮不同區域水資源條件、農灌機井結構及灌溉方式等特性,先摸清農灌機井數量和分布,再采用樣本測量值估算定點區域的用水量,并通過數據聯動形成全域用水圖譜。
國網沈陽供電公司興隆臺街道供電所工作人員正在對“樣本井”旁的監測站設備進行檢查維護。新華社記者武江民 攝
李道君家稻田旁的機井就是一個“樣本井”。“這片地100多畝水田有10多個農灌機井,我們不用每個機井都安裝監測站,只要選擇其中一個‘樣本井’安裝監測站就可以。”國網沈陽供電公司科技數字化部工作人員趙昊東指著這臺設備說,他們針對不同區域土地、氣候等特點,以不同區域的“樣本井”為例,分別設計了包含20多個影響因素在內的“以電折水”系數。將同一區域的其他農灌機井電量直接與系數相乘,就可以計算出大概用水量。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個緊挨著農灌機井的設備,里面安裝了電表、水表及傳感器,用于測量水泵電壓、電量、水壓、瞬時流量等數據。這些數據會同步上傳,工作人員可同步計算出其他農灌機井用水量。在趙昊東的工作系統上,還可以實時查看整個遼寧省不同區域的用水量,并對一些異常情況實時預警。
近年來,遼寧省選擇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農灌機井,安裝在線計量設施,實測機井取水量和用電量,為區域“以電折水”系數測算提供依據。截至目前,遼寧省已建成“以電折水”典型監測站點1600余處。“這是依托電力大數據為農業灌溉用水精細化管理提供支持,尤其是幫助一些缺水地區實現節約用水。”趙昊東說。
此外,“以電折水”系統還可對高標準農田建設、灌溉系統布局提供數據支持。“過去農民旱田改水田,或是政府建設高標準農田,怎么設計灌溉管網主要靠經驗。現在有了詳實數據,就知道哪塊地用水量大,哪塊地不缺水,更好地優化灌溉管網布局。”郭萬彤說。(記者白涌泉、武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