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風“劍魚”有何特點?是否會登陸海南?專家分析
受13號臺風“劍魚”影響,今天,海南多地出現強風雨天氣,積澇、山洪、地質災害等風險凸顯,多市縣已啟動應急響應,全力做好防范應對工作。
防御“劍魚”
海南多市縣啟動應急響應
記者24日下午從海南省氣象臺了解到,“劍魚”已于24日14時加強為強臺風級,預計其將于24日傍晚到夜間從三亞到樂東一帶近海擦過,24日下午至25日海南省有強風雨天氣。
海南省應急管理廳宣傳培訓處處長 劉貢:這個臺風的特點是速度非常快,而且不排除近岸還要加快。我們目前防范的重點就是漁船,漁船回港以后港口的安全,以及東南半部的市縣防汛和防風工作。關停海上的一些旅游項目,尤其是要做好海島上的、島礁上的旅游項目的管理,勸阻游客不要再進行一些海上的活動,避免出現險情。
海南省災害監測預警中心提醒,居住在危舊房屋、低洼地區、地質災害隱患點、山洪災害易發區的居民,要留意風雨、河道漲水和周邊風險等情況,必要時及時轉移到安全區域避險。
臺風“劍魚”的路徑有何特點?
今年第13號臺風“劍魚”的路徑有何特點?處暑已過,“劍魚”是否算秋臺風?專家進行了分析。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 向純怡:從今天白天開始,“劍魚”的外圍螺旋雨帶逐漸影響到海南島的東部和南部地區。從今天下午到夜間,臺風的主體環流將逐漸影響海南南部沿海,雨勢和風力會逐漸加大,降水主要出現在海南島的南部、東部以及粵西沿海。隨著它靠近北部灣后,廣西沿海也會出現降雨。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 向純怡:一般而言,氣象意義上將9月至11月生成的臺風劃分為秋臺風。今年第13號臺風“劍魚”生成在夏末初秋時節,但是其移動路徑特征與夏季臺風更為相似。這主要體現在受到副熱帶高壓引導,“劍魚”以偏西行路徑為主。從路徑來看,它更像夏季的臺風。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 向純怡:對于秋臺風而言,副高減弱東退南撤,引導系統更復雜,導致臺風路徑容易出現打轉、轉向等情況。另一方面,秋季在冷空氣的和臺風外圍氣流的作用下,可能還會給內陸地區帶來更強的風雨。
8月是海南熱帶氣旋活躍期
“劍魚”的強度正在不斷增加,在海南8月臺風史上,強臺風級有幾個?“劍魚”的強度究竟處于什么水平?一起來了解。
據海南省氣候中心統計,8月是海南熱帶氣旋活躍期,但“登陸”事件相對少見。從影響強度上看,通過圖表可以看到,8月影響海南島熱帶氣旋頻數比例,熱帶低壓僅為9.4%,熱帶風暴為28.1%,強熱帶風暴占比最高為34.4%。臺風占比僅有18.8%,強臺風更少,僅為9.4%。
此次“劍魚”的預報強度也引發關注,如果“劍魚”在三亞登陸或刷新三亞登陸紀錄,若以強臺風級(42米/秒)登陸,它將成為近40年登陸該地的最強臺風。數據顯示,1949年以來登陸陵水或三亞的12級及以上臺風共12個,其中僅1個為強臺風,就是1981年7月登陸三亞的第5號臺風“凱麗”,其余11個為臺風級。所以,我們看到“劍魚”的潛在強度已逼近歷史極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