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6月26日訊(記者劉佳 通訊員張積勇)日前,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分校(以下簡稱“人大附中分校”)教育集團戲劇實踐課程學習成果——大型四幕話劇《吶喊·新生》精彩上演。在近兩小時的演出中,來自人大附中分校、首師大附屬玉泉學校兩所學校的高二年級學生圍繞“新生”這一核心主題,生動演繹了魯子明、金心異、阿Q、孔乙己、祥林嫂等眾多《吶喊》小說的經典形象。
“吶喊”是批判,是喚醒;“新生”,是個體的新生、民族的新生。話劇的最后,魯子明發出吶喊:“你們立刻改了,從真心改起!你們要曉得將來是容不得吃人的人!”只有剜去舊的腐肉,才能有新生,才有新的青年。學生們將自己關于個人與社會的思考融入到對作品的改編和對角色的演繹之中,既向觀眾揭示了封建制度對民眾從肉體到精神的摧殘與毒害,也展示了青年學生對批判和喚醒的獨特理解,實現他們與時代發展同頻共振的青春表達。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分校教育集團大型四幕話劇《吶喊·新生》精彩上演。姜震/攝
據了解,在人大附中分校教育集團“大中小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的引領下,集團各成員校將戲劇課程作為育人載體,持續推進小、初、高戲劇課程一體化實施,從演繹紅色經典到致敬時代英雄,再到研讀中外名著,助力學生實現“體驗、感悟、思辨”的貫通提升,在落實學科核心素養的同時,厚植愛國情懷,奠基思政底色。
2020年以來,學校高中年級語文學科以“整本書閱讀”為依托,開展戲劇實踐課程。此次上演的《吶喊·新生》是學校連續5年將魯迅小說集作為戲劇實踐課程的閱讀及呈現主題。過去四年的課程實踐分別以“這與我有關”“喚醒”“希望”“求索”核心主題為引領,助力學生完成了精彩的話劇創作。今年,在既有經驗與成果的基礎之上,學生站在時代發展的視角下體悟、闡釋中國歷史進程,形成了新一輪課程實踐的核心主題——新生。
課程實施歷時四月,教師通過真實情境的創設、挑戰性任務的確立和表現性成果的驅動,引領學生完成持續性、進階式學習探究。細讀文本,開展讀書研討,形成作品集;學習戲劇相關知識,聆聽講座,實踐體驗;組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話劇制作團隊,共同完成對《吶喊·新生》話劇的創編與排演。在多元化、個性化學習任務的驅動下,學生實現了對于魯迅作品的深度理解和創造性表達。
值得一提的是,學校高二年級全體學生均參與了話劇的創排、演出、展示,200余名學生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組建了制作人、編劇、導演、演員、服裝化妝、道具布景、宣傳發行、迎賓服務等完整的話劇創演團隊,有的在臺前精彩綻放,有的在幕后默默奉獻,在團隊合作中共同保障了《吶喊·新生》的完美演繹。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分校教育集團大型四幕話劇《吶喊·新生》精彩上演。姜震/攝
人大附中分校、首師大附屬玉泉學校校長徐利表示,人大附中分校教育集團不斷探索在人才貫通培養、課程體系共建、優質資源共享等方面的高效聯動,以課程為核心凝練特色,努力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更高質量的助力。連續多年開展戲劇實踐課程,就是要通過創設廣闊的育人場域,使學生在實踐探究中真切感悟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從而實現思政教育的入腦入心。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潔宇、魯迅博物館副館長姜異新、現代文學館副館長王雪以及魯迅研究會的多位嘉賓全程觀看演出,并對人大附中分校教育集團戲劇實踐課程給予高度評價。
張潔宇表示,以“新生”為主題的《吶喊》話劇展演,充分體現出人分教育集團課程育人的良好成效。她期待全體師生持續探索整本書閱讀的有效模式,深化與高校、研究所等合作,讓經典作品真正成為涵養學生道德情操、塑造學生高尚品格的持久滋養。
編審:韓雅潔
出品人:王曉輝
總監制:薛立勝
監制:蔡曉娟
制片人:王月博
主編:劉佳
編輯:韓雅潔 孫曉彤 仝選
技術支持:王岳
頁面設計:顧榕楠 張宇彤
推廣:王濤 倪靜靜 常瑤 張運興 劉倩
《向Youngπ》系列可視化產品將聚焦中外“Z世代”群體,以青年的視角認識中國道路,以青年的思想理解中國的立場,以青年的語言講好中國故事,為促進人類進步事業提供新動力。
聯系方式:86-10-88828193
86-10-88828221
電子郵件:caifang202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