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標題
- 衛生部甲型H1N1流感首例確診病例情況新聞通氣會
活動描述
- 衛生部將于2009年5月11日16:00在衛生部(西直門外南路1號)五樓新聞發布廳召開新聞通氣會,介紹我國內地甲型H1N1流感首例確診病例有關情況。中國網現場直播,敬請關注!
文字內容:
- 鄧海華:
各位新聞媒體的朋友,大家下午好!今天上午,衛生部在這里召開了新聞發布會,衛生部新聞發言人發布了我國確診首例輸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消息。媒體朋友對這一消息非常關注,采訪的申請也非常多,為此衛生部新聞辦公室今天下午邀請有關方面的領導、專家在這里舉行我國內地首例甲型H1N1流感確診病例情況通氣會,與記者朋友們溝通信息,回答大家的提問。我介紹一下參加今天通氣會的領導和來賓: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副局長崔寶祥,北京大學醫學部傳染病學系主任、教授,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徐小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所長李德新,中國健康教育中心(衛生部新聞宣傳中心)專家田向陽。我是衛生部新聞辦公室的鄧海華。
我們今天沒有主動發布的信息,我想請有關領導和專家向大家簡單通報他們掌握的情況。首先請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副局長崔寶祥先生介紹有關情況。
2009-05-11 15:54:11
- 崔寶祥:
各位記者下午好!今天的新聞發布會的發布大家非常關心,借此機會我想把我們北京局,尤其是首都機場局關于防控甲型H1N1流感情況向各位記者做一個介紹。
自從4月25日以來,世界衛生組織向全球發出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通報以來,根據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國家質檢總局、北京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為了切實做好北京地區疫情的防控工作,北京局高度重視。我可以把機場的主要工作簡單介紹一下。我們局組織機構到位、思想動員到位、協調到位、信息統計到位等工作大家可能在最近的很多報道中見到過,我不一一介紹。我只把在首都機場防控工作的做法向大家進行介紹。
2009-05-11 15:57:15
- 崔寶祥:
按照國家局的要求,我們一要加強和完善入境旅客體溫監測和醫學觀察,另外一個是強化入境旅客的健康申報,還有一個要加強對交通工具的消毒和對旅客攜帶物的查驗,建立口岸的聯防聯控。自從4月25日以來,北京局在首都機場采取的措施有幾項。因為大家都知道,入境飛機靠廊橋,這個工作在機場局專門有一個航空檢疫處。
從4月25日以來,我們對世界組織公布的有確診病例的流行病地區的國家的航班到指定廊橋靠橋,在確診病例國家隨著時間的發展不斷增多,所以我們指定的廊橋數量也在不斷增多。一開始,我們大約指定廊橋15個,到現在是26個。也就是說,在T3航站樓有16個指定廊橋,在T2航站樓有10個指定廊橋,來自確診病例國家的航班到首都機場,在正常情況下到指定廊橋靠位。如果飛機在空中發現有異常病人,會有航空公司通過空中進行聯絡,首都機場航空公司也會通知我們這架飛機有疫情,這樣的飛機不是到指定廊橋,而是到遠機位停靠。
2009-05-11 15:59:04
- 崔寶祥:
不管是到遠機位還是到指定廊橋,我們的檢疫官和有關消毒工作人員要一起登機查驗,首先向機長詢問有關空中的情況。詢問之后,我們要在飛機的座艙內進行巡查。醫學巡查之后,我們的檢疫官要在艙門口看旅客逐一從機艙走出,之后我們的消毒人員會對飛機進行消毒處理。這是一般情況下在指定廊橋靠樓的。到遠機位的事先都知道,所以我們的檢疫官可能要帶著一些防護工具,比如口罩、眼鏡進行登機檢測,對重點病人進行留調,對重點病人進行體溫監測和醫學咨詢,詢問他是否有接觸史、旅游史等等。這是在飛機上我們的航檢部在登機廊橋的檢驗大概是這樣的情況。
2009-05-11 16:01:59
- 崔寶祥:
旅客下機后進入通道。自從4月25日以來,我們在原有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道紅外體溫檢測,大家可能在新聞報道中看到了,目前我們對來自確診病例國家航班的旅客要經過兩道紅外體溫檢測,每當檢測儀發出報警,對報警的旅客要進行復測。對有發燒37度以上的病人,我們送往醫院進行排查。紅外測溫儀是當年SARS使用的,這么多年來從那天開始到現在,一年365天沒有停機過。但是我想說,這主要用于國際航行通道中,國內運輸工作不歸我們檢疫局管,我說的是國際這部分。從SARS時第一次使用以來,這個一直在使用,也在不斷升級。
2009-05-11 16:03:11
- 崔寶祥:
4月25日之前,我們的紅外檢測儀過去報警是37度,過了37度就報警。但是為了這次嚴防死守,我們適當的把溫度降低,已經降到37度,只要超過37度就要報警,報警就要進行復測。復測就要用水銀檢測儀在腋下進行復測,當時的紅外測試是為了快一些,一旦有報警就要檢測。我這里有一個數字,從3月25日以來,大約排查了報警人數738人,這是到昨天的數字。這738人中轉送醫院54人,在通道上有紅外檢測,分別有三個負壓隔離室。同時,從5月1日開始恢復實行健康實名卡,這個大家之前可能在采訪中見到過,包括姓名、護照號、國籍、旅行史,有無癥狀史等都要寫上,最后個人要簽字,對以上內容要承擔法律責任。所以在旅客檢疫時基本是這樣的情況。
2009-05-11 16:03:58
- 崔寶祥:
另外,我們還有消毒工具,對旅客行李進行查驗。尤其對不是來自流行病疫區的國家的旅客,他們的攜帶物有些是國家禁止攜帶的,我們采取了人警犬進行查獲,對不許攜帶的都進行了處理。我們對空中旅客使用的廢棄物專門用垃圾帶進行收集,送到機場專門的消毒處理廠進行無害化處理。所以我們在機場大致采取的措施就是這樣。
謝謝大家。
2009-05-11 16:06:28
- 鄧海華:
下面我們請CDC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的李德新所長介紹情況。
2009-05-11 16:07:23
- 李德新:
大家好!今天上午宣布確診我國內地第一例甲型H1N1流感感染病例,我想簡單介紹一下診斷病例如何確診的過程。
在我們知道H1N1流行的時候,在部領導的部署下,我們所里很早就開始了診斷試劑的研制,在不到三天的時間內,制備了兩套診斷試劑。一套是用美國疾控中心的技術方法,另外一套是我們自己建立的技術方法,而且很快把試劑發放到國家的各個流感檢測點,各省疾控中心,還有相關的兄弟單位,像質檢局和解放軍,其中包括四川省疾控中心。
2009-05-11 16:07:52
- 李德新:
在昨天接到四川省發現疑似病例,要把標本送到我國疾控中心進行確診以后,病毒所和軍事醫學科學院的專業人員徹夜未免,做了大量辛苦的工作,從夜里12點多開始標本到實驗室,我們和軍事醫學科學院,他們作為我們的平衡實驗室,兩家同時開始進行病毒檢測。方法主要是核酸檢測,病毒基因檢測,采取的辦法是基因擴增方面,專業叫PCR。在凌晨5點就出了結果,PCR病人出現陽性反應。因為這是我國內地第一例輸入型的病例,所以我們都采取了比較慎重和嚴格的態度和方法,在PCR陽性的基礎上對這些病毒的基因進行核酸序列分析,對它進行更進一步精細的分析,確定感染病毒的類型。
通核酸序列分析,我們發現測定的那些核酸序列和美國現在流行的病毒基本上完全一樣,和現在流行的季節性H1N1流感有70%幾的相同。所以我們可以明確的確定這個病人感染的是今年從美國、墨西哥流行的新的甲型H1N1病毒,從而確診了我國內地的第一例甲型H1N1病例。
2009-05-11 16:08:27
- 鄧海華:
謝謝李所長。下面我們請北京大學徐小元教授介紹有關情況。徐教授同時還是衛生部甲型H1N1流感臨床專家組的副組長。
2009-05-11 16:11:44
- 徐小元:
大家好!今天上午確診了我國內地首例輸入性的甲型H1N1流感病病例。我主要介紹一下《2009年試行版第一版》,在9日衛生部頒布的《甲型H1N1流感診療方案》和29日頒布的兩個方案當中有幾個不同的地方,我和大家介紹一下。
首先我想介紹傳染源,原來叫“豬流感”,現在叫“甲型H1N1流感”,甲型H1N1流感病人為病人的主要傳染源。在目前沒有發現動物為傳染源。
第二,在診斷上,在4月29日我們當時在臨床診斷上分了四個層次,一個是臨床觀察病例,第二是疑似病例,第三是臨床診斷病例,第四是確診病例。在最新版中,只有兩個層次,一個就是疑似病例,第二個就是確診病例。為什么沒有臨床診斷病例?主要是在29日之前我們還沒有快速的診斷方法,現在已經有了快速特性診斷方法。這個臨床診斷的層次專家組經過反復認真、多次的討論,認為這個層次是沒有必要的,臨床上沒有必要存在了,所以也說明從SARS、禽流感,我們一直有臨床診斷病例在進入到確診病例的過程。因為在SARS和禽流感都沒有特異的診斷方法,現在經過多位專家和很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們有了特異性的診斷方法,應該說診斷方法比以前有了大大的進步。
2009-05-11 16:12:13
- 徐小元:
在分列的處理上疑似病例時應該是單間病房隔離,如果確診為甲型H1N1流感病人以后,同一個病種可以多人同室,但是疑似病例不能多人同室,疑似病例只能夠安排單間,確診病例可以多人同室。我想主要是這幾個方面,其他的和以前沒有根本變化。謝謝大家!
2009-05-11 16:14:58
- 鄧海華:
謝謝徐教授。下面我們請中國健康教育中心田向陽專家介紹有關情況。
2009-05-11 16:15:44
- 田向陽:
各位記者朋友好!現在我們的公眾非常關心出現了第一例輸入性H1N1病例。從健康教育的角度來講,因為我們是中國健康教育中心、衛生部新聞宣傳中心,所以我想在這里通過媒體記者朋友強調三個字:知、信、行。面對現在這種狀況,從“知”的方面,希望我們的公眾要了解和掌握有關流感預防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這是知的第一個方面。第二是樹立正確的防病意識,能夠做到自我防護,學會自我防護的措施。同時,每個公民也有避免把疾病傳染給別人的責任和義務,為預防流感盡到自己的責任。第三,密切關注政府和有關部門的疫情信息,不能隨意聽信謠言。應該說我們過去經歷過SARS,經歷過很多傳染病的流行,我們要沉著應對,不能聽信謠言,也不必恐慌。
第二個字是“信”,應該說任何傳染病都是可以預防的,要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念。為什么這么說?因為我們都知道,任何一個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都具備三個環節,第一個是有攜帶病毒的傳染源,第二個環節是有適合于病毒傳播的傳播途徑和渠道,第三個環節是存在易感的人群。這三個環節缺一不可,對一個傳染病的流行來說必須具備這三個環節,只要任何一個環節被阻斷,那這個傳染病就不會被發生和流行。
2009-05-11 16:16:09
- 田向陽:
比如隔離和治療現患的病人,我們要做好的就是傳染病的控制。另外,切斷傳播途徑,比如空氣飛沫傳播和密切接觸,包括密切接觸者,還要進行隔離和醫學觀察,這就是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正常的健康人要盡量采取措施,加強自我防護。只要三個環節能夠做好,我們就可以很好的避免傳染病的流行。
作為個人來說,我們的公民每個人都要密切配合政府和有關醫療衛生部門所采取的防控措施,我想這一點非常重要。這不但是《傳染病防治法》中有要求,對傳染病防控每個公民都有責任和義務;同時,作為一種公民基本健康素養和健康道德,這一點非常重要。
2009-05-11 16:16:56
- 田向陽:
第二,剛才三位專家講了,政府和有關部門對于防控此次流感的流行已經做了大量細致的準備,同時也開展了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可以說是多管齊下,三個環節都已經做好了有效措施,所以我們應該樹立一種最終能夠成功防控流感流行的信心。這是“信”的方面。
第三個字就是“行”,主要是我們每個公眾都要從自身做起,盡到自己在預防傳染病方面的責任和義務。重點要做到三個“三”,三勤、三講、三早。所謂的“三勤”,室內要勤通風、要勤洗手,因為手不但是消化道傳染病的主要途徑,也是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播途徑,所以要坐牢勤洗手;第三個是要勤鍛煉,按照健康的角度,每天運動20到30分鐘,每周要運動三次,中等強度的運動有利于我們增加機體的抵抗力。
所謂的“三講”:講科學,要做到科學預防,避免濫用藥物,有的人聽風就是雨,聽見什么事情就大量服藥,這樣不但不利于疾病的預防,有時會有害身體健康;講衛生,要加強個人衛生,比如勤洗澡、勤洗頭、勤換衣服,搞好環境衛生等都非常重要,另外還要不共用個人衛生用品,包括牙膏、毛巾;講文明,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習慣,不要湊熱鬧,去擁擠的場所不利于傳染病的預防。咳嗽、打噴嚏的時候一定要用紙巾遮掩口鼻,避免交叉污染。有的人說噴嚏不打出來行不行,捂的很緊,這樣對自己身體不好,所以我們建議用濕紙巾遮掩口鼻。包括我們現在乘坐交通工具,在人多的公共場所,這個時候打噴嚏、咳嗽的時候都要注意遮掩口鼻,這不但是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時也是健康防病的好習慣。另外,不要隨地吐痰,隨地吐痰傳播疾病,這也是不利于傳染病的防控。
所謂的“三早”:早發現、早報告、早治療。我想作為媒體的記者朋友,作為社會上的每個公民,在預防傳染病方面都可以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我想最終傳染病會得到比較好的控制。謝謝大家!
2009-05-11 16:17:38
- 鄧海華:
謝謝各位專家的介紹。接下來的時間我們請臺上的各位專家回答大家的問題,大家對我國內地首例輸入性確診病例有哪些問題可以提問。
2009-05-11 16:22:36
- 中國日報社記者:
我想請問一下,從切斷傳播途徑來說,由于我國已經發現第一例輸入性病例,是不是除了在出入境的監測之外,在國內航班以及國內的火車、路途運輸和海陸運輸都要加強這方面的檢驗檢疫,包括體溫和紅外的檢測?另外,確認確診病例之后,我們在防控方面有哪些新的舉措?第三個問題,前一段時間國務院下發的50億資金的使用,最近有沒有一個落實的情況?謝謝。
2009-05-11 16:23:00
- 鄧海華:
第一個問題請崔局長來回答。
2009-05-11 16:24:15
- 崔寶祥:
在回答之前我想通報一個數字,從4月25日以來,到昨天24點,我們對陸入境交通工具的檢測數量是1866架次,入境人數307440人。截止到目前,確診病例國家地區與北京直航的國家有17個,確診病例國家地區入境交通工具與北京沒有直航的有12個。這些確診病例入境交通工具的數量是763架次,入境總架次是1866架次,確診病例國家和我們直航的從4月25日到5月10日是763架次。這763架次入境旅客人數一共是126818人,目前在北京首都機場交通工具飛機從國外入境,還有從香港京九鐵路隔一天有一趟列車,當天通知先有列車從北京到九龍,所以在鐵路上,在西客站我們仍然有紅外檢測和體溫檢測,在入境有三臺紅外線體溫檢測。
我們的鐵路也一樣,目前旅客下車不像過去那樣,現在是一個車廂一個車廂的下,我們的檢疫人員仍然要登車,對每節車廂的列車員進行詢問,對每節列車從頭走到尾,沒有癥狀以后旅客下車。
空中方面剛才已經說到了,目前在首都機場和汽車站就是這些工作。
2009-05-11 16:24:29
- 鄧海華:
關于防控措施是否需要進一步加強的問題,因為這個病例是獨立的輸入性的病例,目前我們還沒有發現有二代病人的出現,所以目前工作的重點還是在繼續加強對于該病例密切接觸者的追蹤、排查,并進一步加強疫情的監測、報告、口岸以及交通檢疫等技術防控的措施。
衛生系統應該做得工作上午毛主任在發布信息的時候已經講到了,請李所長做一個補充。
2009-05-11 16:28:29
- 李德新:
這個病人是我們第一例的輸入性病例,到目前為止,他的密切接觸者我們基本上都能夠采取了掌握,并采取措施,包括病人本人已經隔離,所以到目前為止沒有發現二代病例,整個的形勢還是在我們的掌控之中。就像鄧主任說的,我們會加強檢測,包括對他的密切接觸者的檢測。同時,我們還會加強流感的監測,了解可能發生的疫情以及整個事情的發展。
2009-05-11 16:29:02
- 鄧海華:
對于50億資金的問題我這里沒有信息,如果需要的話我們可以向其他部門了解情況。
2009-05-11 16:29:24
- 中國日報記者:
國內的航班現在要檢查嗎?
2009-05-11 16:29:54
- 崔寶祥:
我是檢驗檢疫局,只負責國際的部分。
2009-05-11 16:30:16
- 鄧海華:
國內本地沒有病人,是輸入性病例,我們在追蹤密切接觸者。
2009-05-11 16:30:30
- 臺灣中央社記者:
我有兩個問題。這個確診病人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感染上這個病的,有沒有問過他。他進入到北京,再到四川,這個過程中所有相關的密切接觸者現在是不是全部都找到了?對他們采取措施的情況是什么樣的?
2009-05-11 16:32:39
- 徐小元:
他傳染上的情況還不是太清楚,他當時是在美國密蘇里大學的室友,但不是居住在同一個房間內,他在4天前有感冒,在當地診斷為普通的感冒。他和這個室友在感冒期間有過近距離的接觸,比如說近距離的談話、說話,沒有采取過防護措施。他在這段時間也去過當地的超市等地方,所以只有這些線索。
2009-05-11 16:33:01
- 鄧海華:
關于密切接觸者的問題,根據有關部門的通報,這個病人的密切接觸者有兩個航班,一個是NW029,從東京到北京的航班,這個航班的乘客233人,目前分布在我國內地的21個省份。另外,他從北京到成都的3U8882航班,乘客150人。從昨天晚上開始,全國的衛生系統都已經在全力的追蹤這些密切接觸者,我們已經把這些乘客的名單分發到相關省份,有關衛生部門正在全力以赴地追蹤這些密切接觸者。目前,這個數字是動態的,可能一個小時就有一個報告,我想具體的密切接觸者的追蹤情況,每天衛生部都有一個例行的信息發布,會在衛生部網站上介紹密切接觸者發現的情況。另外,各位也可以向地方的衛生行政部門去了解他們掌握的情況,因為工作是他們做的,比如北京、四川,他們在追蹤密切者的情況。這些密切接觸者追蹤到以后,都會按照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進行醫學觀察。
2009-05-11 16:34:21
- 中央電視臺記者:
第一個問題,我想了解一下,剛才幾位談到一直以來這個病例是輸入性的病例,是不是意味著我國在四川省已經出現了確診病例,我國主要的防控措施還是以防護輸入性病例為主?
第二個問題,甲型H1N1流感同普通的流感和節前發生的SARS的傳播之間,這三個關系的傳播速度、最后的死亡率有什么樣的差別?
第三個問題,據最新的了解,德陽現在可能又有一個同航班的人出現了相應的癥狀。你們有沒有這樣的信息?謝謝。
2009-05-11 16:35:28
- 鄧海華:
最后一個問題我們不掌握這個信息,我們沒有接到任何的報告。第一個問題請李所長回答。
2009-05-11 16:36:21
- 李德新:
我想在目前的情況下,這兩個方面都在采取措施。我們了解他的密切接觸者,我們從輸出性病例的防控還是要嚴格執行下去。因為我們在國內還是沒有發生本土的二代病例,所以主要精力還是放在輸入性病例上面。另外,您剛才說到現在的流感,還有季節性流感,還有節前的SARS我沒有聽明白。
2009-05-11 16:36:44
- 中央電視臺記者:
國內有確診病例以后,公眾很容易想到戴口罩和之前的SARS相關聯,目前甲型H1N1流感的傳播速度和普通的流感傳播速度,還有SARS的傳播速度,這三項能不能給我們做一個比較?而且在死亡率上能不能做一個比較?因為有人說即使是普通的流感也會有死亡病例。
2009-05-11 16:37:09
- 李德新:
實際上作為甲型H1N1流感病毒,我理解它和其他的季節性流感病毒在生物學特性上不應該有很大的差別。我們以前的流感大流行傳播速度非常快,表面看比這次傳播速度快,但有時候是這樣,但有時也是表面現象。包括美國在內,現在情況下的監測,真正病例情況的掌握可能都不是非常清楚的。應當是符合一般流感病毒的傳播病例,當然和H5N1是不一樣的。
你說到死亡率,這幾個相比較,SARS的病死率,一定是SARS高的多。現在流行的H1N1病死率不到1%,而且這里還有一些數字我不清楚,可能有大量的輕型病人我們沒有發現,可能實際上的病死率比這還要低。但是SARS遠遠不止。那位記者提出死亡率,我們講全人口當中因為這個病死亡的,SARS病人少,流感病人多。全球和季節流感死亡的人有20萬到50萬,所以每年因為這個病死的人很多,但是說它的分布是全人口,這個不一樣,SARS不會有那么多的病人。
2009-05-11 16:37:33
- 徐小元:
你問的問題很好。從SARS當時的病死率來看,各個國家報道的不一樣,大概是在7%到14%左右。禽流感,就是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死率也不一樣,從30%到70%左右。目前我們所說的甲型H1N1流感從掌握的資料來看,平均是在1.22%,當然各個國家都不一樣,有的地方高一點,將近3%,有的國家低一點,在0.4%左右,但是平均下來大概在1.22%,這個數字會有一定變化。
但是從臨床的特點來看,目前我們所說的甲型H1N1流感的臨床癥狀,從目前現有的資料來看還是比較溫和的。所以大家也不用太擔心。
2009-05-11 16:38:20
-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
剛才各位專家也在說甲型H1N1流感的傳染性很強,其實在這兩天的媒體報道中也介紹了,而且它的潛伏期就已經開始傳毒,內地的首例病例在轉機或者入住賓館時可能會接觸一些人,這些人不可控制,比如在轉機中遇到的一些人。我想問一下,衛生部以及聯防聯控小組對我國最壞的打算是不是有一個預期?相應的預防措施是否出臺?如果出臺,大概會有什么內容?能否透露?謝謝。
2009-05-11 16:39:16
- 鄧海華:
這個問題還是請李所長回答,他是這方面的專家。
2009-05-11 16:39:50
- 李德新:
實際上,從專業技術上說,我們對這個東西的結果都很難判斷。我們國家CDC提出的做法是“想到最壞、做到最好”,就是做后果比較嚴重的準備,爭取把疾病預防控制做到最好。
2009-05-11 16:40:10
-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
我知道在做一個應急會議,是不是會有相關的措施?
2009-05-11 16:40:39
- 李德新:
各種各樣的措施都有,現在很多措施都在執行。比如衛生部公布了一些,我想有一些具體措施都在做。
2009-05-11 16:41:10
- 鄧海華:
方方面面的措施,在首例輸入性病例確診之前,從4月26日開始,我們都在做這方面的工作。
2009-05-11 16:41:25
- 日本共同社記者:
我想問一下,那個航班里有多少外國人,其中日本人有多少?他們都被隔離了嗎?謝謝。
2009-05-11 16:41:46
- 鄧海華:
從北京到成都的航班全部是中國人,從東京到北京的NW029航班外籍乘客106人,這106人中有日本籍25人,具體的追蹤情況我沒有確切的數字。
2009-05-11 16:42:00
- 香港記者:
目前為止,在美國NW029來中國航班的很多乘客已經散布到21省份之間,會不會擔心在各個省份出現蔓延的情況?到目前為止,被隔離的人員中有沒有出現癥狀,比如發燒或一些感冒的癥狀。現在他們的情況怎樣?
2009-05-11 16:43:30
- 鄧海華:
我糾正一下,不是從美國來的NW029,從東京到北京乘的是NW029。目前這些密切接觸者,分布在21個省份,目前這21個省份的衛生部門正在全力以赴的追蹤密切接觸者。對他們采取醫學觀察措施,具體的情況我們會隨時向大家公布。
2009-05-11 16:44:00
- 文華早報記者:
今天上午有媒體報導說,在第一個病人的健康情況通報時說他其實沒有申報自己的健康情況,但是他后來和疾控人員敘述病情時就說在航班上已經感覺到有一些不舒服,比如說有咳嗽,咽部有一些癥狀。剛才崔局長說會有一些法律責任,他可能不是惡意瞞報,但是在客觀上確實造成了惡意瞞報的情況。如果當時真的出現了,可能出現不同的措施,這在法律上或行政上會有什么措施,或者處罰沒有?
2009-05-11 16:44:24
- 鄧海華:
請崔局長介紹一下這個病人的入關情況。
2009-05-11 16:49:04
- 崔寶祥:
這個病例大家都知道,是5月8日從美國西北航空公司乘坐NW029航班,這個航班在8日晚上23點56分到達北京。當時檢驗檢疫和飛機消毒人員一共4人組成,在飛機停靠前10分鐘到達指定機位,也就是說,這架飛機在T2航站樓213機位靠橋。飛機到達后,我們的檢疫工作人員通過代辦,對美籍乘務長進行詢問。美籍乘務長聲明該航班在飛行過程中,未發現嘔吐、腹瀉、發熱、寒顫癥狀的旅客,交通員工健康狀況良好,并在總申報單上簽字以后交給檢疫人員。隨后,檢疫人員進入客艙進行醫學觀察,未發現異常后才通知機組,允許旅客和機組人員下機。
2009-05-11 16:49:18
- 崔寶祥:
我們在整個過程中進行詢問、巡查超過5分鐘,旅客下機后,先后通過兩次紅外體溫檢測,我們的紅外檢測報警溫度是37度,患者在兩次測試后結果均顯示為正常,他也填寫了健康生命卡。經過檢疫人員復查后也沒有發現他有異常的申報情況,隨后他離開檢疫通道進行邊防入境手續。
同時,我也可以告訴大家,這個航班中的200多名旅客,剛才介紹了是233人,通過紅外檢測時,除了一名旅客通過時紅外體溫檢測儀報警,其他旅客結果都很正常。報警的旅客是一名女同志,我們對這名報警旅客進行水銀腋下體溫復測,結果為37.3度。經過醫學留調沒有其他癥狀,也經過醫學調查確認后,我們認為沒有異常,給她發了一個方便的就診卡,就是如果回去以后她發現有什么異常,去醫院看病要出示這張卡。
2009-05-11 16:50:39
- 崔寶祥:
當時這名患者在入境時經過兩道紅外檢測都沒有報警,但統計人員有一名旅客紅外報警,水銀測試體溫37.3度。我們對所有的旅客提交的健康表都進行了審核,這些旅客在填表中都表示自己在一周內未與流感者和疑似患者進行過接觸,也沒有發熱等癥狀。這些卡我們都保存著,當這個病例發生以后,我們得到上級機關通知,隨時把方便卡進行整理,進行電子掃描,發給衛生部門進行后續跟蹤追查。現在全國很多省市都在追蹤這些同機人員。但這個事情對我們檢疫口岸一線人員來說是一個啟示,這也說明疫情仍然很嚴重,形勢也很嚴峻。隨著世界衛生組織報道疫情確診病例的數量,告誡我們在口岸一線來說一刻不能放松,一個航班不能放松,一個旅客不能放松,要嚴把國門,嚴防死守。
2009-05-11 16:52:13
- 財經雜志記者:
第一個問題想問徐主任,曾經看到媒體說四川那邊的專家和衛生部專家組曾經討論過,是不是要給患者的密切接觸者提前預防性的注射達菲,不知道現在是否有結論?第二個問題想問李所長,患者在乘坐從東京到北京的航班沒有出現癥狀,但已經處在排毒時期內,是否可以判斷前后兩個航班對病毒傳播的效率是不同的,是不是第二個航班更危險?
2009-05-11 16:52:53
- 徐小元:
預防密切接觸者我們有幾個不同層次,第一個和他密切接觸的,和他在兩米以內接觸的叫一級密切接觸。你說的密切接觸者,兩米以內接觸的人,可以食用達菲,是口服的。當然我要提醒大家,我們的中醫中藥有很多藥物都能起到感冒預防的作用,不光是達菲。
2009-05-11 16:53:23
- 李德新:
您說的第二個問題,一般的傳染病在臨床癥狀很明顯的時候,它的傳染性往往很強。第一個航班他還沒有癥狀,最起碼自己說沒有癥狀。第二個航班的時候他已經有癥狀了,有癥狀往往就很強。呼吸道傳播的疾病,打噴嚏、咳嗽會把病原體傳播的更多,像腹瀉的病毒更多,所以往往癥狀明顯的時候傳染病會強。這樣的話,可能會在第二班飛機上比第一班飛機的傳染性強。
2009-05-11 16:54:10
- 臺灣中天電視記者:
第一個問題,這名包姓男子在去四川之前曾經下塌過一個航旅酒店,現在這里面被隔離的人數有多少?另外,這兩段航班,東京到北京、北京到四川里面是否有臺灣人?謝謝。
2009-05-11 16:54:37
- 鄧海華:
第一個問題我建議你去問北京市衛生局,我看到報道,他們已經對酒店采取了措施,這是北京市衛生局的職責范圍。關于第二個問題,你問到了臺灣人,臺灣人也是中國人,我這里是簡單的表,我的印象中在另外一個材料中看到有一名臺灣人,應該是NW029航班,如果沒有其他問題,今天的通氣會到此結束,謝謝各位!
2009-05-11 16:55:00
圖片內容:
衛生部甲型H1N1流感首例確診病例情況新聞通氣會
衛生部新聞辦公室主任鄧海華主持本次發布會
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副局長崔寶祥
中國健康教育中心(衛生部新聞宣傳中心)專家田向陽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所長李德新
衛生部甲型H1N1流感首例確診病例情況新聞通氣會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徐小元
中國日報社記者提問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提問
日本共同社記者提問
財經雜志記者提問
臺灣中天電視記者提問
相關新聞:
- 北京急尋144名與甲型流感疑似病例密切接觸者
- 我國內地發現首例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
- 全球甲型H1N1流感最新疫情(截至間5月11日9時)
- 甲型H1N1流感來襲 如何選購防護口罩(組圖)
- 四川甲型H1N1流感患者目前體溫正常 病情有恢復
圖片大圖:
衛生部甲型H1N1流感首例確診病例情況新聞通氣會
中國網 張琳
衛生部新聞辦公室主任鄧海華主持本次發布會
中國網 張琳
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副局長崔寶祥
中國網 張琳
中國健康教育中心(衛生部新聞宣傳中心)專家田向陽
中國網 張琳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所長李德新
中國網 張琳
衛生部甲型H1N1流感首例確診病例情況新聞通氣會
中國網 張琳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徐小元
中國網 張琳
中國日報社記者提問
中國網 張琳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提問
中國網 張琳
日本共同社記者提問
中國網 張琳
財經雜志記者提問
中國網 張琳
臺灣中天電視記者提問
中國網 張琳